弹压奔鲸障怒飞,削成峭峙不分支。
自檐滴外水为地,于海潮中石涌坻。
蜀浪春肥浮棹急,淮云晓湿度江迟。
中泠一滴清如玉,弗与滔滔混浊移。
弹压奔鲸障怒飞,削成峭峙不分支。
自檐滴外水为地,于海潮中石涌坻。
蜀浪春肥浮棹急,淮云晓湿度江迟。
中泠一滴清如玉,弗与滔滔混浊移。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象,以“弹压奔鲸障怒飞”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金山屹立于波涛之中,如同屏障一般阻挡着汹涌的水流。接着,“削成峭峙不分支”进一步强调了金山的峻峭和独立,不与其他山峦相连的特点。
“自檐滴外水为地,于海潮中石涌坻”两句,将视线从大山转向细流,描绘了雨水从屋檐滴落,汇聚成地面上的小溪,在海潮中,石头仿佛成为岛屿,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蜀浪春肥浮棹急,淮云晓湿度江迟”则通过对比蜀地和淮地的风物,表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春日里蜀地的江水因雨水丰沛而显得更加湍急,而淮地的清晨,云雾缭绕,江面似乎在缓慢地吸收着水分,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最后,“中泠一滴清如玉,弗与滔滔混浊移”以中泠泉为例,强调了其水质之清澈,即使在滔滔江水中也保持纯净,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不变的初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金山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壮美与独特,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纯净、高洁品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