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诗中以登山为喻,寓含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
首句“几度登山不到顶”,诗人回顾往昔多次尝试攀登高山,却未能达到峰顶的经历,暗含了对追求目标未达的感慨。接着,“此回到顶畏登山”一句转折,表达了这次终于登顶后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能是因为达到了目标后发现新的挑战和未知,也可能是对高度带来的身体或心理压力的畏惧。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广阔天地间的渺小与迷茫,九州大地如同烟尘般微不足道,万里长空则显得虚无缥缈,难以把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浩瀚,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世界的广阔,以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矛盾。云层虽然看似触手可及,但实际难以踏足;天空虽然近在咫尺,却难以攀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局限的反思,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行动的决断。面对已经到达的顶峰,诗人意识到需要及时回归,即使面对神仙般的美好景象,也无法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既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自我反省,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调整,强调了适时放下与回归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登山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人生追求、目标实现后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尝闻藁砧词,破镜喻月半。
为期望夫还,顾影兴妇叹。
乃知同室处,一笑日可玩。
所悲孩抱中,聚沬何易散。
嘹然唯一雏,单栖若无伴。
抚枕中夜吁,不寐常达旦。
藜羹具一杯,日举天随案。
还胜在板屋,秪使心曲乱。
小鬟维槁项,聊可奉掷盥。
每观绩麻手,捷急真不缓。
娉婷或阶楇,今古同一贯。
颇知食薇清,凛凛可立懦。
仍甘作诗穷,乌银以喻炭。
行看春日暄,妇事勤茧馆。
所求亦不奢,勿遣儿号暖。
布衾幸无恙,不换角枕粲。
龙岩图咏集群贤,画轴诗篇灿满前。
笑我禅心同止水,愧君刮目到寒毡。
文通还锦才华尽,伯玉能文嗜好偏。
莫讶迟迟貂不续,江城犹是落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