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其六)》。诗中以登山为喻,寓含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

首句“几度登山不到顶”,诗人回顾往昔多次尝试攀登高山,却未能达到峰顶的经历,暗含了对追求目标未达的感慨。接着,“此回到顶畏登山”一句转折,表达了这次终于登顶后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能是因为达到了目标后发现新的挑战和未知,也可能是对高度带来的身体或心理压力的畏惧。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广阔天地间的渺小与迷茫,九州大地如同烟尘般微不足道,万里长空则显得虚无缥缈,难以把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浩瀚,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世界的广阔,以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矛盾。云层虽然看似触手可及,但实际难以踏足;天空虽然近在咫尺,却难以攀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局限的反思,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行动的决断。面对已经到达的顶峰,诗人意识到需要及时回归,即使面对神仙般的美好景象,也无法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既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自我反省,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调整,强调了适时放下与回归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登山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人生追求、目标实现后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闻吕居仁病未差觅使寄问

消渴文园苦病多,萧条子美卧江沱。

士穷不遇古如此,天实欲为人谓何。

忠义名家本申许,文章秀气望岷峨。

期君鍊玉煮白石,色比婴童何啻过。

(0)

送酒与晏如居士二首·其一

南人酿酒诧深红,注瓦真成琥珀浓。

与药相投莫宜此,急分多病晏如翁。

(0)

陈循中求赋高丽墨诗为作长句

老松收烟琢玄玉,可试洮州鸭头绿。

来从万里古乐浪,传到麻源第三谷。

要须岱郡鹿角胶,捣成方解土炭嘲。

请君摩研写新作,一弄潺湲吊康乐。

(0)

复用前韵示内

尝闻藁砧词,破镜喻月半。

为期望夫还,顾影兴妇叹。

乃知同室处,一笑日可玩。

所悲孩抱中,聚沬何易散。

嘹然唯一雏,单栖若无伴。

抚枕中夜吁,不寐常达旦。

藜羹具一杯,日举天随案。

还胜在板屋,秪使心曲乱。

小鬟维槁项,聊可奉掷盥。

每观绩麻手,捷急真不缓。

娉婷或阶楇,今古同一贯。

颇知食薇清,凛凛可立懦。

仍甘作诗穷,乌银以喻炭。

行看春日暄,妇事勤茧馆。

所求亦不奢,勿遣儿号暖。

布衾幸无恙,不换角枕粲。

(0)

陈芷云索题龙泉岩图未有以报也函催至再且言题者已十一家矣爰叠前韵代简谢迟答之过

龙岩图咏集群贤,画轴诗篇灿满前。

笑我禅心同止水,愧君刮目到寒毡。

文通还锦才华尽,伯玉能文嗜好偏。

莫讶迟迟貂不续,江城犹是落梅天。

(0)

题赵千里卧雪图

疏林茅屋掩闲云,瀑雪悬崖霁色新。

好是杜陵诗兴逸,蹇驴随意乐行春。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