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向权门事靴板,懒于驿路奏书笺。
芳醪不厌三千盏,嘉颂时为十二篇。
吟里情怀清似洗,醉中身世小如拳。
伯伦子美真豪逸,风味平生愿执鞭。
耻向权门事靴板,懒于驿路奏书笺。
芳醪不厌三千盏,嘉颂时为十二篇。
吟里情怀清似洗,醉中身世小如拳。
伯伦子美真豪逸,风味平生愿执鞭。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葛胜仲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以及在诗酒世界中的超脱与豪放。首句“耻向权门事靴板”表达了诗人不愿屈从权贵,追求个人尊严与自由的态度;“懒于驿路奏书笺”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官场文书的厌倦,向往更为自在的生活方式。
“芳醪不厌三千盏”描绘了诗人沉醉于美酒之中的状态,似乎在酒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解脱。“嘉颂时为十二篇”则表明他以诗歌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创作了多篇佳作。这两句通过对比饮酒与创作,展现了诗人在艺术世界中的丰富与满足。
“吟里情怀清似洗”和“醉中身世小如拳”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纯净心境与自我认知的缩小,暗示了他在艺术中找到了自我超越与解脱的方式。最后,“伯伦子美真豪逸,风味平生愿执鞭”将自己比作李白(伯伦)和杜甫(子美),表达了对两位古代诗人的敬仰,并表达了自己渴望在文学道路上有所作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艺术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探索和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蜀学擅天下,马王先得名。
簧如巧言语,于道盖小成。
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
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
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
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生。
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
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
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
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
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
临池一樽酒,尚友千载英。
并呼严与李,月旦共细评。
区区可无憾,彼重适我轻。
朅来成都市,尘土污冠缨。
古人不可见,见此眼自明。
请为怀古诗,玉振而金声。
公家枢近公,名在太史氏。
天方浚其源,沃日势未止。
郎君万金产,落笔粲珠琲。
尚当战韦布,未可议纨绮。
朝家录世旧,往往收琐尾。
而况用才升,进擢不止此。
邦刑托平反,哀矜盖天意。
持此博亲欢,五鼎但口体。
富贵君勿疑,信手著囊底。
别君行十年,再见颓发齿。
眼看上云天,归耕慰憔悴。
猝猝万里别,念当一把臂。
风雪隔异县,跛马不就辔。
安得凌风翰,空斋坐歔欷。
短章说殷勤,聊用笃友义。
进退士所重,视天为鼓钲。
采薇北山曲,濯足南涧滨。
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
道可济天下,不必丘园尊。
先生一世士,抱宝三家村。
蚤日湖海兴,搅须见霜根。
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
钓鱼须远去,沮洳无鲸鲲。
北风折群木,严驾夙在门。
万里著掌间,一舸气已吞。
岷峨赖君重,努力答山灵。
造物饱阅骏,眼未见此人。
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
贱子惜此别,赠送惭空樽。
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