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士所重,视天为鼓钲。
采薇北山曲,濯足南涧滨。
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
道可济天下,不必丘园尊。
先生一世士,抱宝三家村。
蚤日湖海兴,搅须见霜根。
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
钓鱼须远去,沮洳无鲸鲲。
北风折群木,严驾夙在门。
万里著掌间,一舸气已吞。
岷峨赖君重,努力答山灵。
造物饱阅骏,眼未见此人。
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
贱子惜此别,赠送惭空樽。
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
进退士所重,视天为鼓钲。
采薇北山曲,濯足南涧滨。
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
道可济天下,不必丘园尊。
先生一世士,抱宝三家村。
蚤日湖海兴,搅须见霜根。
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
钓鱼须远去,沮洳无鲸鲲。
北风折群木,严驾夙在门。
万里著掌间,一舸气已吞。
岷峨赖君重,努力答山灵。
造物饱阅骏,眼未见此人。
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
贱子惜此别,赠送惭空樽。
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送仲明赴举》,从内容上看,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情怀。
首句“进退士所重,视天为鼓钲”表达了对于士人来说,选择何去、何从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就像观察天象一样严肃。接下来,“采薇北山曲,濯足南涧滨”则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在大自然中漫步的情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
“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表达了对高尚气节的赞美之情,但同时也感到世事茫茫,难以一一致之。紧接着,“道可济天下,不必丘园尊”则是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认为真正能救世济人的,是一种普适的真理,而非偏居一隅。
“先生一世士,抱宝三家村”中,“先生”指的是被送别之人,这里的“抱宝”则是比喻其珍视自己的学问与品德,如同抱着宝贝一样。下句“蚤日湖海兴,搅须见霜根”则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如同小虫能够成长为大鹏,希望友人也能不断进步。
“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所持之学问的敬仰,以及想要再次向其请教的愿望。紧接着,“钓鱼须远去,沮洳无鲸鲲”则是通过钓鱼的比喻,告诫友人在追求知识和理想时,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不满足于浅尝辄止。
“北风折群木,严驾夙在门”中,“北风”象征着外界的考验,而“折群木”则是坚韧不拔之意;“严驾”则形容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之艰辛。下句“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则再次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与期望。
“万里著掌间,一舸气已吞”写出了对远行者勇往直前、无畏前行的赞美。紧接着,“岷峨赖君重,努力答山灵”中,“岷峨”指的是险峻的山峰,而“山灵”则是比喻理想与志向的象征,诗人在此呼吁友人要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负所托。
“造物饱阅骏,眼未见此人”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于未曾遇见的理想人物的向往。最后,“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则是在说即使是微小之物,也如同珍贵的玉堂一样值得珍视,并且可以托付给斯文(这里指的是友人所持学问)。
“贱子惜此别,赠送惭空樽”中,“贱子”比喻诗人的自己,而“此别”则是指与友人的分别。下句“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则表达了在清冷的夜晚,只能通过梦境来追随远去的友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情与祝愿,也透露出对知识、理想和未来的一种渴望与向往。
世更日月几昃盈,依然有谷中窈冥。
脩筠夹道互经纬,宛如一机翠织成。
非繇培植得揽玩,何异不稼而有囷。
箨龙个个出头角,密者栉比疏犹簪。
婵娟色媚已映月,团栾气合行屯云。
雨馀寻丈忽耸拔,其上速若鸢肩腾。
中边别种相间簉,又类润玉陪清冰。
我将于此事著述,编摩自足供杀青。
此君时对吐秀句,榆境亦不孤閒身。
凉床滑簟午睡足,坐听雅奏来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