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东林谒虎溪三笑堂二首·其一》
《过东林谒虎溪三笑堂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梁元柱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庐山山门何处也,远公戒行深般若。

谁将酒政破山荒,我快驱车驻一下。

百年长醉尽长斋,不妨出社更入社。

南来长揖三先生,攒眉此公知我者。

松顶拟闻襟佩还,落日阴阴泉玉泻。

更向山间款竹关,缘萝鼠妇敲檐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访东林寺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色的感慨与赞美。

首句“庐山山门何处也”,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庐山的向往,随后点出东林寺的所在,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的修行之地。接着,“谁将酒政破山荒,我快驱车驻一下”两句,表达了诗人驾车前往时的急切心情以及对东林寺的敬仰之情。

“百年长醉尽长斋”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东林寺僧侣生活状态的想象,他们可能在百年间长醉于佛学,同时又保持斋戒的生活方式。“不妨出社更入社”则进一步说明了僧侣们自由出入于世俗与修行之间的独特生活方式。

“南来长揖三先生”中的“三先生”指的是东林寺的三位高僧,诗人以“南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并通过“长揖”这一礼节性动作,展现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意。“攒眉此公知我者”则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东林寺僧人的感激之情。

“松顶拟闻襟佩还,落日阴阴泉玉泻”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在松树顶端听到僧人衣带飘动的声音,以及夕阳下泉水如玉般流淌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最后,“更向山间款竹关,缘萝鼠妇敲檐瓦”两句,诗人表示愿意深入山间,探索更多未知,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整首诗通过对东林寺及其僧侣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介绍

梁元柱
朝代:明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猜你喜欢

代人送阳朔某尉任满言归

画山千嶂碧,漓水万波阴。

鱼鸟成公事,猺蛮止谷音。

佐弹明月照,归袖冷风侵。

裘马谁为感,羁离共此心。

(0)

咏古八绝·其五范蠡石室

石室殷忧能几时,五湖千载诵鸱夷。

要从失意催回首,早向扁舟订夙期。

(0)

念六晚过南亭再成

舟近独怜溪上石,舟远遥怜石上云。

云为情性石为骨,散此奇峰质与文。

造物何年初造此,千峰百峰置水濆。

斜飞潭影分波面,直上空霄插汉纹。

西偏借此当鸿宝,地角于斯涣小群。

自从禹迹销沉尽,遥对湘娥泣舜君。

慕类哀禽林外少,呼寒啼狖穴中纷。

亦缘僻处成孤立,选胜标佳未许闻。

在阿独使人歌叹,出世长辞物厌欣。

寄言招隐攀幽者,早同丛桂共氤氲。

(0)

连通纪叙命纪

八十三君,太古如一。始作圣人,以同天秩。

(0)

仲夏六日之下川三首·其二

涯角繇来那有根,山中海外自晨昏。

谁招万水群相赴,漫许千峰共一尊。

晓事林泉依淡漠,忘机草木任嚣烦。

乘槎泛斗何年事,举目天河露始痕。

(0)

乙未除夕为稽古诸传未竣漫吟五律·其四

岂谓前言即赘疣,薪传火尽倩谁留。

鬼神易泣鸿荒字,龙马难开叔季眸。

纸外馀声须嘿取,个中玄理赖冥搜。

此时再索衢花照,一室犹堪万古收。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