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将双鬓白,来看一峰青。
江海交流处,乾坤著此亭。
山形雄虎势,雨气挟龙腥。
尚记烧丹井,难寻瘗鹤铭。
还将双鬓白,来看一峰青。
江海交流处,乾坤著此亭。
山形雄虎势,雨气挟龙腥。
尚记烧丹井,难寻瘗鹤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在八月的某一天前往镇江,游览甘露寺,观赏狠石,登焦山,直至抵达金山的一段壮丽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联“还将双鬓白,来看一峰青”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依然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热爱,愿意在秋天的凉爽中,欣赏山色的青翠。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江海交流处,乾坤著此亭”描绘了江海交汇之地,天地间有一座亭子矗立,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也寓意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颈联“山形雄虎势,雨气挟龙腥”通过比喻,将山的雄伟比作猛虎的姿态,雨气则仿佛带着龙的腥味,生动地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原始力量。
尾联“尚记烧丹井,难寻瘗鹤铭”则转而回忆起古代的传说与遗迹,烧丹井与瘗鹤铭都是历史上的文化遗迹,表达了对过去文化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永恒对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