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高悬,清辉四溢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满大地的宁静与美好。"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在说,当云层静止,微风轻拂之时,月光便如水般倾泻而下,照亮四周。接着,“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两句,巧妙地将季节与月亮的周期联系起来,暗示着秋季的丰收与月亮的圆满,寓意着团圆与和谐。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神秘与美丽。诗人似乎在想象中窥见了瑶池仙境,桂树的香气也似乎随风飘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最后,“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与解脱官场束缚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中秋之夜的诗意与哲理,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看师师、成蝶蝶。蹙尽不成叠。
欲试搔头,花重怎堪捻。
是谁抛过东墙,今无赤凤,梦得似、那人身捷。
年时腊。曾笑梅梢和豆,去月忽如荚。
便向龙门,无复钏金接。
待教开到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