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瀛洲居,景物一何好。
晨曦耀琼林,夕露泫瑶草。
清严犹秘府,图籍纷浩浩。
中有列仙儒,颜容长不老。
玉堂视草回,幽致协冲抱。
所尊鲁麟经,所黜汉鸿宝。
进秩贰春官,礼乐在论讨。
皇猷资黼黻,人物归品藻。
圣眷日弥深,况际时熙皞。
其乐如道山,何须访三岛。
我闻瀛洲居,景物一何好。
晨曦耀琼林,夕露泫瑶草。
清严犹秘府,图籍纷浩浩。
中有列仙儒,颜容长不老。
玉堂视草回,幽致协冲抱。
所尊鲁麟经,所黜汉鸿宝。
进秩贰春官,礼乐在论讨。
皇猷资黼黻,人物归品藻。
圣眷日弥深,况际时熙皞。
其乐如道山,何须访三岛。
这首诗描绘了小瀛洲的美景与仙人生活的情境,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儒家思想的融合。诗人陈琏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瀛洲晨曦与夕露的自然之美,以及其中仙人儒士的长生不老与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我闻瀛洲居,景物一何好。”开篇即点出主题,瀛洲作为仙境的象征,其景色之美好令人向往。“晨曦耀琼林,夕露泫瑶草。”通过晨曦与露珠的描绘,展现出小瀛洲清晨与傍晚的静谧与美丽,琼林与瑶草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仙境的纯净与高雅。
“清严犹秘府,图籍纷浩浩。”这里将小瀛洲比作藏书丰富的秘府,强调了其知识与智慧的丰富,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文化氛围深厚。“中有列仙儒,颜容长不老。”仙人与儒士并存,既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也融入了儒家重视学问的传统,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境界。
“玉堂视草回,幽致协冲抱。”玉堂视草,可能是指仙人或儒士在玉堂中审阅文书,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与严谨的态度。“幽致协冲抱”,则表达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所尊鲁麟经,所黜汉鸿宝。”这里提到的“鲁麟经”与“汉鸿宝”,分别代表儒家经典与汉代的宝典,表明了小瀛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进秩贰春官,礼乐在论讨。”春官是古代掌管礼仪的官职,这里指出了小瀛洲中对于礼仪乐律的重视与探讨,体现了其社会秩序的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高深。
“皇猷资黼黻,人物归品藻。”“皇猷”指的是帝王的治国之道,“黼黻”是中国古代服饰上的花纹,这里比喻治理国家的策略与方法。“人物归品藻”,意味着人才的选拔与评价,强调了小瀛洲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公正与精细。
“圣眷日弥深,况际时熙皞。”“圣眷”指的是皇帝的恩宠,“熙皞”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这两句表达了小瀛洲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日益加深,同时强调了其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贡献。
“其乐如道山,何须访三岛。”最后两句以道山和三岛(传说中的仙山)作比,表达了在小瀛洲中就能体验到如同仙境般的快乐,无需远赴他方寻找。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小瀛洲作为理想乌托邦的特质,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哲学思考。
晋鄙遥山接太霞,十年从仕鬓空华。
秋来有雁偏催客,腊尽无梅更忆家。
私属羊毛皆入税,边风马乳代烹茶。
番思共隐江南日,每为论诗到晚鸦。
门有车马客,光彩一何都。
谓从天上来,意气倾万夫。
银鞍耀流星,丹毂夹华月。
白马骄且驰,浮云递明灭。
鸣鞘赴咸阳,执戟趋承明。
二十事征战,三十成功名。
出护塞上军,入典禁中直。
五侯与七贵,调笑同出入。
相如早还蜀,季子终相秦。
如何衡门士,抱膝长苦辛。
玉并十丈花,欺我亦已久。
巅池千叶莲,寻池复何有。
果是莲峰望或开,记者之辞又为缪。
传闻不足信,托意不足凭。
窊隆偶尔如花形,便谓此山缘此名。
我来觅胜胜已盈,谁真谁伪何须征。
世间图谋多耳听,未如吾眼真搜冥。
我诗通我怀,不为稽考作。
且看鳞动众山来,化作笙钟满林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