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
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
角声未起大星低,夜静寒营独马嘶。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
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暂宿行营舟中二首(其二)》描绘了夜晚在行营中的情景。首句“角声未起大星低”,以未响起的号角和低垂的大星渲染出战地的寂静,暗示黎明前的紧张气氛。接着,“夜静寒营独马嘶”进一步刻画了营地的冷寂,只有孤独的马鸣声打破沉寂。
“树叶萧萧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两句,通过树叶在秋霜后的沙沙声和河水在露水中的潺潺流声,展现了自然界的冷清与边塞环境的艰苦。诗人运用对仗工整,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营造出深沉而辽阔的画面。
“一军睡枕谁能稳,数里归舟自欲迷”写士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安眠,连归舟也似乎迷失方向,表达了军旅生活的动荡不安和思乡之情。
最后,“起望此时忧更切,边烽不隔远峰西”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他起身远眺,烽火台的烽烟并未远离,警报可能来自远方的山峰,这使得他的忧虑更加深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军营的生活,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边防形势的关切。
萧萧芦荻鸣蛩急,蓬壁茅堂患卑湿。
烽烟远映江水寒,搔首苍茫百端集。
寻思往事总成空,行坐难安是处同。
偶逢相识意差慰,备述乡里心忡忡。
邻居三友称三子,力尽一朝同一死。
谢郎巷战志何坚,苏髯守贞称介士。
朱君骂贼万夫前,王丈出郭非其愆。
吾宗兄侄亦相继,数尽亲朋涕泪涟。
承平善恶无枉法,乱离玉石皆入劫。
毕生守礼未展眉,一死当成千载业。
阊阎在在燹成灰,路径梗塞尸为堆。
狡獍狂掉甫离邑,飞鼠?齴又为灾。
仁者忽夭暴者利,强者攘前弱者悴。
太空不语意有在,昧者难知天理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