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峰东面莲花形》
《西峰东面莲花形》全文
明 / 王履   形式: 古风

玉并十丈花,欺我亦已久。

巅池千叶莲,寻池复何有。

果是莲峰望或开,记者之辞又为缪。

传闻不足信,托意不足凭。

窊隆偶尔如花形,便谓此山缘此名。

我来觅胜胜已盈,谁真谁伪何须征。

世间图谋多耳听,未如吾眼真搜冥。

我诗通我怀,不为稽考作。

且看鳞动众山来,化作笙钟满林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fēngdōngmiànliánhuāxíng
míng / wáng

bìngshízhànghuājiǔ

diānchíqiānliánxúnchíyǒu

guǒshìliánfēngwànghuòkāizhězhīyòuwèimiù

chuánwénxìntuōpíng

lóngǒuěrhuāxíng便biànwèishānyuánmíng

láishèngshèngyíngshuízhēnshuíwěizhēng

shìjiānmóuduōěrtīngwèiyǎnzhēnsōumíng

shītōng怀huáiwèikǎozuò

qiěkànlíndòngzhòngshānláihuàzuòshēngzhōngmǎnlí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西峰东面莲花形》描绘了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象。首句“玉井十丈花”以夸张手法形容山峰形状似井中盛开的巨大花朵,令人印象深刻。接下来,“欺我亦已久”表达了诗人对这奇妙景色的惊叹与疑惑,暗示着长久以来的期待和探寻。

“巅池千叶莲,寻池复何有”进一步描述了山峰的莲花状,似乎在寻找真实的莲花池却无迹可寻,增加了神秘感。诗人质疑传说的真实性,认为即使有莲花的象征意义,也不应过分依赖传闻。

“窊隆偶尔如花形”揭示了山势的起伏变化,如同莲花的花瓣,而“此山缘此名”则点出山名的由来。诗人来到此处,并非单纯为了考证,而是寻求真实的感受。

“我来觅胜胜已盈”表达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满足,认为无需再验证真假。他强调亲眼所见的重要性,认为亲身经历比耳闻更为可靠。“世间图谋多耳听,未如吾眼真搜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

最后两句“鳞动众山来,化作笙钟满林壑”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山峦的动态比作乐声,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在风中摇曳,仿佛奏响了大自然的交响曲,充满了诗意和动态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峰的奇特形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个人体验,展现了明朝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真实感知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履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古泮池杂咏·其二

思乐当时咏泮水,兴贤育士率于斯。

祀成信宿鸣梢去,安用栽花莳竹为。

(0)

即事

霜重湖益澄,叶落林逾静。

呦鹿叫烟懒,閒鸥护波冷。

稚冬蔼清晖,随时爱寒景。

几馀展芸编,明窗虚且迥。

故知此其常,相值意为永。

(0)

新月

万里秋空净如洗,一弯新月淡无痕。

轮迟满魄光犹浅,色照群山暝不昏。

飒沓已增寒淰淰,虚无那辨兔爰爰。

行宫古树常经惯,即景今宵略可论。

(0)

湛华室

乳窦出琴峡,其声哀玉然。

幽室踞虎豹,绿牖青葱间。

布席容十笏,座临镜中天。

石罅梳碧藻,檐影翻清涟。

何当深夜坐,手掬秋蟾娟。

(0)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一○五雁

往来南北方,知候号随阳。

汀畔芦花影,天边人字行。

沙洲迹印月,龙塞信传霜。

若问安身处,潇湘云水乡。

(0)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二十七楼

层构千云表,飞甍出堞隈。

候神期羡至,望气斗牛开。

拂席春风落,捲帘暮雨来。

风流传八咏,都说建昌才。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