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偶作·其十一》
《偶作·其十一》全文
宋 / 杨简   形式: 古风

有心切勿去钩玄,钩得玄来在外边。

何似罢休依本分,孝慈忠信乃天然。

此天然处不亦妙,费尽思量却不到。

有时父召急趋前,不觉不知造渊奥。

此时合勒承认状,从古痴顽何不晓。

(0)
翻译
有意不要去探索深奥的道理,即使探得了也只是表面。
不如安守本分,孝顺、慈爱、忠诚和诚信是自然而然的品质。
这种自然的品质不是更好吗?尽管绞尽脑汁也难以达到。
有时父亲召唤,你会急忙上前,不知不觉中已领悟了深邃的内涵。
这时应该坦诚接受,自古以来的愚钝顽固之人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注释
钩玄:指探究深奥难解的道理。
本分:指应遵循的本职或应有的行为准则。
孝慈忠信:四种美德:孝顺父母、慈爱他人、忠诚国家、守信承诺。
渊奥:深奥难懂的道理或学问。
痴顽:形容人愚蠢固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杨简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家庭伦理和自然天性的思考。开篇两句“有心切勿去钩玄,钩得玄来在外边”表达的是不要刻意追求那些超越常理的玄妙之事,过度的追求往往难以真正把握,反而显得浮华。

接着,“何似罢休依本分,孝慈忠信乃天然”提出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回归到自己的本分和自然状态,保持孝顺、慈爱与忠诚,这些品质是天性所具,是最真挚的。诗人认为这些品质比刻意追求的玄妙之事更加珍贵。

“此天然处不亦妙,费尽思量却不到”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天性的价值,认为在这种状态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好,而过度的思考和努力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最后两句“有时父召急趋前,不觉不知造渊奥。从古痴顽何不晓”描绘了一种对家庭责任的回应。当父亲召唤,诗人会迅速响应,这种行为无需深思,即便是对深邃智慧的追求,也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最后一句反问,从古至今,为何有人对这种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视而不见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家庭伦理与自然天性的思考,以及对过度追求所带来的虚浮的批评。

作者介绍

杨简
朝代:宋

(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猜你喜欢

十月写怀

淮南十月类清秋,最爱山扉雾雨收。

时事向人慵侧耳,晏眠如释但梳头。

将陈病状求终养,敢负王官傍此州。

记得先朝年弱冠,殿中时引翠霓裘。

(0)

秋怀十二首·其七

六代三吴业已荒,英雄遗恨水茫茫。

试量秋与愁多少,始信年随鬓短长。

江上野凫争得食,山中丛桂早含霜。

长门本为黄金赋,赋就《长门》却自伤。

(0)

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而有作

轻阴小雨夜连晨,中使传呼散紫宸。

天气薰蒸疑作暑,风光回转欲留春。

班分辇道花迎佩,仗出宫墙柳映人。

独喜联镳归去早,六街消尽马蹄尘。

(0)

夜坐闻砧

何处疏砧隔短墙,东邻有妇捣衣裳。

风林落叶秋声动,露草鸣蛩夜气凉。

久别官寮忘馆阁,每从儿子话家乡。

强扶筇竹归深院,半壁残灯独上床。

(0)

感宜兴善权寺寥落

有客新寻古洞回,国山无处问茶杯。

僧烦籍役兼徒去,虎熟禅堂引子来。

雨烂竹菇春委顿,风惊松箨夜摧颓。

未应灵胜随人往,碧殿犹存火篆雷。

(0)

从军行

远逐胡兵浃夜行,平明深雪陷龙城。

重围三日无炊黍,犹突龙骓溃虏营。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