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盦避暑大连来书录后村哀惠州弟诗及注并示以近作云残年况味今参透只是生离死别忙寄答其意·其一》
《苏盦避暑大连来书录后村哀惠州弟诗及注并示以近作云残年况味今参透只是生离死别忙寄答其意·其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淩寒双竹倏中分,转自裁哀释主廑。

废乐故非关阿万,十年丝竹几曾闻?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苏盦避暑大连来书录后村哀惠州弟诗及注并示以近作云残年况味今参透只是生离死别忙寄答其意(其一)》。诗中描绘了在寒冷中双竹突然分开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引申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乐与哀、生与死的辩证理解。

“凌寒双竹倏中分”,开篇即以双竹在严寒中突然分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双竹”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植物,也暗喻着人生的伴侣或知音,它们的“中分”象征着分离或逝去,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转自裁哀释主廑”,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诗人似乎在说,面对哀伤与痛苦,人们需要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如同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一片宁静之地。这里的“哀”与“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在面对人生苦难时,内心应保持坚韧与超脱的态度。

“废乐故非关阿万,十年丝竹几曾闻?”最后两句则将话题转向了音乐与艺术。诗人提出,音乐与艺术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娱乐,更在于它们能够触及人心深处,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里的“废乐”与“丝竹”分别代表了音乐的中断与持续,暗示了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们可能会暂时远离艺术的滋养,但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它能穿越时间的长河,成为永恒的精神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艺术与情感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小游仙七首·其七

碧海沉沉海上山,山头楼观五云间。

人间方士多无赖,故把钗钿戏阿环。

(0)

春闺怨

斜立倚东风,双眉对春怯。

何处卜归期,花边数飞蝶。

(0)

感兴二十七首·其八

种竹依远林,风急杪不折。

同根有荣枯,枯枝先断截。

茫茫天壤间,小大各纠结。

惟人具知识,兄弟况同血。

一居卿相位,仆妾借馀热。

升沈各为谋,滴水不通泄。

人生骨肉亲,富贵犹一吷。

丈夫属有思,莫笑袁刘拙。

(0)

六祖挟担赞

柴已落在谁家,此行不空来去。

手中担子相随,心知应无所在。

(0)

田间

田间久不到,草木半萧疏。

鸥占沉舟浴,蛩分破壁居。

仆温携到酒,邻送卖残蔬。

未说催租事,黏窗且读书。

(0)

止止阁

回阑净如拭,古灶寒不烟。

宿之用弥壮,渟则澄以鲜。

乡来矜襄陵,今焉碧渊渊。

乡来观燎原,今也不复然。

激湍反其性,静则知其天。

抑炎弗用智,智烛天地先。

悠然百不理,复檐飞画船。

拍阑抚寥泬,倚楹鉴清涟。

山黛渺茫绿,水花先后妍。

原隰烟雨时,万变了目前。

汎观尘土中,搏攫如乌鸢。

娄藏满籯金,更聚百屋钱。

亡弓苦妄冀,去剑疑将还。

拟分芭蕉鹿,去馌虞芮田。

营营复营营,万绪膏火煎。

何如歌吉祥,亹亹乐者全。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