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猋捲黄云,白昼扬氛埃。
天地一为变,登高望边陲。
羌独无良人,胡为久徘徊。
念彼邻家妇,掩涕向予哀。
红粉怜青春,征衣手自裁。
裁就寄沙场,常忧游冶猜。
猜则从他猜,中情谁与回。
不学白头媪,年年守空帏。
西猋捲黄云,白昼扬氛埃。
天地一为变,登高望边陲。
羌独无良人,胡为久徘徊。
念彼邻家妇,掩涕向予哀。
红粉怜青春,征衣手自裁。
裁就寄沙场,常忧游冶猜。
猜则从他猜,中情谁与回。
不学白头媪,年年守空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的社会图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影响。
首句“西猋捲黄云,白昼扬氛埃”以自然景象的突变象征战争的来临,黄云蔽日,尘埃飞扬,预示着一场动荡即将展开。接着,“天地一为变,登高望边陲”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与恐惧,他们登上高处,眺望着远方的边疆,试图寻找一丝安宁。
“羌独无良人,胡为久徘徊”两句,诗人借旁观者的视角,对战争中的无辜者发出质问,为何良善之人要承受如此苦难,长久地在痛苦中徘徊。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悲痛与无奈。
“念彼邻家妇,掩涕向予哀”将焦点转向一位邻家妇人,她因丈夫远征战场而感到悲伤,掩面哭泣,向诗人诉说内心的哀愁。这一细节描绘了战争对家庭、对个人情感生活的巨大冲击,体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亲人的思念与担忧。
“红粉怜青春,征衣手自裁”描述了这位妇人对自己青春的珍惜,以及对丈夫的深情。她亲手裁制征衣,既是对丈夫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的期盼。然而,战争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份期盼充满了未知与忧虑。
“裁就寄沙场,常忧游冶猜”表现了妇人对丈夫安全的担忧,她将裁好的衣物寄往战场,心中却常常担心丈夫是否受到其他女子的猜疑。这种担忧不仅源于对战争的恐惧,更包含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猜则从他猜,中情谁与回”表达了妇人面对外界猜疑时的无奈与无力感,她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情感无法得到回应或理解。
最后,“不学白头媪,年年守空帏”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自己对爱情与家庭的坚守,不愿像那些年复一年守着空荡荡居室的老妇一样,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与色彩。这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期许,也是对所有战争受害者的一种呼唤,希望和平早日到来,让每一个家庭都能重获幸福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女性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美好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