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拜和圣制元夕观灯诗》
《拜和圣制元夕观灯诗》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古风

天眷皇明基祚隆,肇建两京壮且雄。

龙楼凤阁倚天表,飞甍杰构凌层空。

鸿图巩固地同厚,宝历绵久天与崇。

祥云耀采析木上,佳气遥接扶桑东。

西山千仞列屏幛,河流九曲如朝宗。

连城回抱负沧海,重关巀嵲临居庸。

九重冠盖自济济,五城钟鼓何沨沨。

恢弘盛烈莫伦拟,绵延庆泽无终穷。

万机图治意尤切,奉天勤民心愈忡。

群生熙洽际文治,万国清宁昭武功。

风调雨顺乐生遂,潜消疾疠无疚恫。

是时玉京值元夕,阳和应候回春融。

六鳌戴山来海上,千仞突兀摩苍穹。

金吾奉敕㢮夜禁,太平乐与华夷同。

銮舆乍临丹阙外,璧月正照青天中。

綵楼深护芙蓉暖,瑶波荡漾金莲红。

祥烟细绕笙歌队,天香时度罗绮丛。

赏心乐事固不偶,良辰美景真难逢。

小臣感激荷恩宠,拳拳补报怀摅忠。

仰瞻宸翰焕奎壁,妙参造化天同工。

都俞赓歌继虞舜,垂衣致治侪轩农。

敛时锡福集灵贶,坐令寰宇歌年丰。

愿期圣寿齐天地,万年永乐同熙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盛世景象,展现了宏大的建筑布局、自然景观以及政治、社会的繁荣稳定。开篇即以“天眷皇明”点出主题,赞颂了明朝的皇权与基业。接着,诗人通过“龙楼凤阁”、“西山千仞”等形象描绘了京城的壮丽与雄伟,以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进一步,诗中提到“九重冠盖”、“五城钟鼓”,展示了朝廷的威严与秩序,以及百姓生活的安定与和谐。

诗人还提到了“万机图治”的治国理念,强调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与勤勉之心。同时,也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如“风调雨顺”、“潜消疾疠”,体现了对人民福祉的关怀。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被详细描绘,灯火辉煌,歌舞升平,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欢乐。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希望皇帝的寿命能与天地同长,国家永远繁荣昌盛。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明朝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皇帝以及人民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中秋日许东庐过我至晚乃固辞去口占一绝

君因赏月来,赏心不赏月。

一夜冉泾船,千古王猷雪。

(0)

与客谈竹茶炉二首·其二

彭泽无弦浪抚琴,琅琊山水醉翁心。

漫将垆火论茶味,云隐松庵午梦深。

(0)

琵琶亭二首·其一

世间夫妇似君臣,门外天涯语是真。

一曲琵琶皆掩涕,无人传与买茶人。

(0)

观诚意伯像于处州

一代元功百世豪,遗容瞻处丽阳高。

天留汤沐田无税,人效明禋涧有毛。

莘野不妨初就桀,草庐犹恨未诛曹。

万峰指点青田路,断石枯松望眼劳。

(0)

别庐山

山北山南几度游,春风到处得相留。

鹿听李渤祠前晓,菊采陶潜宅畔秋。

星落半湖苍岛出,泉分双涧白云流。

五峰明月新亭兴,它夜江天独倚楼。

(0)

次白洲公

且临岘首吊羊公,回首台阶近九重。

千丈厓堪供巨笔,一杯酒为庆奇逢。

谢安山卧曾江左,召伯风行又陜东。

麟阁峥嵘它日地,丹青能写汉臣功。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