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西方无量乐。法王治化消诸恶。
天上人间元不隔。相参错。圣凡平等同圆觉。
长见宝花空际落。朝朝暮暮闻音乐。
衣食自然非造作。香台阁。遍周国界常宽廓。
听说西方无量乐。法王治化消诸恶。
天上人间元不隔。相参错。圣凡平等同圆觉。
长见宝花空际落。朝朝暮暮闻音乐。
衣食自然非造作。香台阁。遍周国界常宽廓。
这首诗名为《渔家傲》,作者梵琦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诗人。诗的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佛教世界,强调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和佛法的普照。"西方无量乐"象征着极乐净土,"法王治化消诸恶"表达了佛法能消除世间一切罪恶的力量。"天上人间元不隔"传达出佛界与人世间的界限被打破,众生皆可达到觉悟的状态。"圣凡平等同圆觉"体现了佛教的平等观,无论圣人还是凡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极乐世界的景象,如宝花不断落下,音乐常闻,生活所需自然丰足,无需人为努力。"衣食自然非造作"强调了这种生活的自在与和谐。最后,"香台阁,遍周国界常宽廓"描绘了佛国的广大和庄严。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佛教题材诗歌,通过描绘理想中的极乐世界,倡导佛法的教诲和众生平等的理念。
少年何官骑白马,秋日经过古台下。
回瞻远虑意搣促,下马行歌泪盈把。
猗嗟筑此谁为台,千年弃土犹崔嵬。
屧廊娃馆瓦砾积,美人白骨生青苔。
枯蒿虫吟莽飒飒,飞云叫雁双徘徊。
当时金屋玉起楼,岂谓台成麋鹿游。
宝钿黄金裹瑟瑟,雨时濯出樵人收。
李生豪士扶风俦,悲歌久抱流连忧。
世家各读日一过,独废吴越伤春秋。
复思鸱夷气益奋,怒目每送长涛流。
抉眼东门事巳往,兹台再过君休上。
日暝烟波湖水深,范归恐有同行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