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赤松道士》
《秋怀赤松道士》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仙观在云端,相思星斗寒。

常怜呼鹤易,却恨见君难。

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乾。

终期花月下,坛上听君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iū怀huáichìsōngdàoshì
táng / guànxiū

xiānguānzàiyúnduānxiāngxīngdòuhán
chángliánquèhènjiànjūnnán

shíxiàqīngshé湿shīfēngzhāibáijūngān
zhōnghuāyuèxiàtánshàngtīngjūntán

注释
仙观:指道教的修行场所,如道观。
寒:形容星斗明亮而冷清。
呼鹤:古代神话中仙人能召唤仙鹤。
见君:指见到想念的人。
石罅:石头的裂缝。
青蛇:形容青苔。
湿:湿润的。
风榸:风吹过的松木。
白菌:白色的菌类。
乾:干燥的。
花月:美好的月夜,也象征浪漫和诗意。
坛上:指宗教或仪式的场所,这里可能指神坛。
弹:弹奏,这里指弹琴。
翻译
仙人居住的道观高耸入云,思念之情如同寒冷的星斗漫天。
常常羡慕轻易呼唤仙鹤的传说,却遗憾现实中难以见到你。
石头缝隙中青苔湿润,风中的松枝上白菌干燥。
我期待着在花开花落的月夜,能在神坛上聆听你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深切的相思之情。首句“仙观在云端”,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神秘的空间,仙观象征着通往仙界的途径或仙人居所,而“在云端”则增添了一层飘渺与不染尘世的意境。

紧接着,“相思星斗寒”一句,则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转向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相思”,不仅是人间情感的寄托,也涵盖了仙界与凡尘之间的隔绝和渴望。

第三、四句“常怜呼鹤易,却恨见君难”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隔阂带来的复杂情感。诗人对呼唤鹤声(可能是仙鹤)的容易感到同情,但对于与所思之人的会面却充满了无奈和困难。

“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这两句,是对仙观环境的描写。这里的意象丰富,“石罅”指的是岩石的裂缝,而“青蛇湿”则可能是指潮气或露水在石罅中凝聚,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又生机勃勃的情景;而“风榯白菌干”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环境与生命力的对比,通过风的作用,使得本应湿润的白色真菌变得干枯,从中可见天地间生命力与衰败的交织。

最后,“终期花月下,坛上听君弹”一句,是诗人对于未来某个时刻美好愿景的表达。这里的“终期”指的是最终的时刻或特定的仪式时间,而“花月下”则是对那时刻环境的一种浪漫想象;“坛上听君弹”,则是希望在那个时候,能够聆听所思之人在高台(坛)上的琴声。

整首诗通过仙观的超然与相思星辰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刻的憧憬。这种跨越尘世与仙界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浓郁的古典意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真挚的人性情怀。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昨非

早岁耽吟何所依,旅行无著客怀归。

三百篇后有今体,五十年来知昨非。

天女织绡新杼轴,伶官识曲古弦徽。

登高毕竟谁能赋,比喻相参托兴微。

(0)

网师园感旧

坡老常州自不归,名园乔木澹清晖。

贺船回棹成今古,邺架遗签有是非。

往日买邻矜胜践,当年招客许传衣。

梦中彩笔将能事,信宿沧浪旧钓矶。

(0)

十三夜月

霜月寒如此,江南想独看。

无教作阴曀,双照泪汍澜。

(0)

漫题二十六岁时照影

镜里分明隔世身,相看四十过来春。

风灯骨肉今馀几,土梗形神定孰亲。

已有人归留鹤语,更无松老长龙鳞。

商岩发梦非今日,却办馀年作子真。

(0)

石鼓山中送瑞裕如户部丰还京

夜来风雨挟松泉,已似听涛上海船。

人世阴晴那可料,山门钟梵故依然。

举杯莫漫论交态,题石翻从结净缘。

廿载前尘忍回首,翠微铃塔亦成烟。

(0)

舟夜

绿鬓去骎骎,孤舟南极临。

滩高挟风近,烛正入江深。

缺月行山鬼,飞霜照水禽。

彗长看渐短,喜慰厌兵心。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