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的诗人汪元量的《越州歌二十首》中的第六首。全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和对过去安定时期的怀念。这两句具体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当权者误国政策的愤慨,以及对历史变迁中英雄事迹被忽视的感叹。
"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 这两句话批评了统治者的错误决策,这些决策导致国家陷入困境,而这种遗憾将会持续到遥远的未来,无法消除。这里的“师相”指的是掌握军政大权的人,他们的平庸无能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朝代。
"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往事的回顾和不满,意味着灾难并非起于今日,而是积累已久;“不赏军功在断桥”则可能隐喻某些英雄行为或功绩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就像那些遗留在断桥上的历史遗迹一样,被世人所忽略。
诗句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通过“恨难销”的重叠,强调了历史的沉痛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