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纮。
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纮。
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读秦纪》,通过对琅邪台的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对秦朝暴政的反思和历史的沉思。首句“琅邪台上晚云平”,以傍晚时分琅邪台上的云海平展,营造出一种苍茫的历史氛围。次句“虎视眈眈隘八纮”运用比喻,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比作猛虎窥伺四方,形象生动。
“万里不知人半死”揭示了秦朝苛政下人民生活的困苦,万里疆域内尸骨遍野,生灵涂炭。“三山空觅草长生”则借长生不老的传说,讽刺秦始皇追求仙丹长生的虚妄,暗示其统治的短促。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鬼璧沙丘象征着秦始皇陵的荒凉,而神鞭海石惊则形容其威势之盛,然而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书外有书焚不尽”暗指秦朝文献的销毁,但历史真相不会因焚烧而消失,最后以“一编圯上汉功名”收尾,寓意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历史的更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载体,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和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驾车跨马声嘈嘈,长剑阔佩横满朝。
尘埃走趋颜发老,先生久客得无劳。
夜来气味有秋色,归心斗与秋风高。
揭竿跨浪好归去,扁舟烂醉眠云涛。
大小不能荐天子,遗诗有意徒哓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