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昔被灾,数郡民流徙。
抚恤不遗力,稍为补救耳。
所幸天悔祸,去岁两收美。
元气虽略复,屡丰日以企。
迩闻麦复佳,额手为民喜。
封章更欣览,时雨沾东鄙。
京畿颇望泽,惄焉愁无已。
遗远夙所戒,东望慰由彼。
恤近情之常,旦夕忧在此。
慰少忧实多,投艰竟谁诿。
山左昔被灾,数郡民流徙。
抚恤不遗力,稍为补救耳。
所幸天悔祸,去岁两收美。
元气虽略复,屡丰日以企。
迩闻麦复佳,额手为民喜。
封章更欣览,时雨沾东鄙。
京畿颇望泽,惄焉愁无已。
遗远夙所戒,东望慰由彼。
恤近情之常,旦夕忧在此。
慰少忧实多,投艰竟谁诿。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山东青州诸郡得雨志慰》。诗中描述了山东地区遭受灾害后,朝廷对受灾民众的关怀与救助,以及灾后雨水的降临带来的喜悦和希望。
首句“山左昔被灾”,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山东地区曾经遭遇了灾难。接着,“数郡民流徙”描绘了灾民四处流浪的情景,表现了灾情的严重性。然而,紧接着的“抚恤不遗力,稍为补救耳”则展现了朝廷对灾民的关怀与救助行动,并强调了这些努力虽小,但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感。
“所幸天悔祸,去岁两收美”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激之情,认为上天因怜悯而减轻了灾祸的影响,去年的丰收便是最好的证明。接下来,“元气虽略复,屡丰日以企”则表达了对灾后恢复的期待,虽然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但人们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迩闻麦复佳,额手为民喜”描述了近期小麦丰收的消息传来,人们欢欣鼓舞,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最后,“封章更欣览,时雨沾东鄙。京畿颇望泽,惄焉愁无已”则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雨水能够惠及更多地区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京城及周边地区对雨水的迫切需求和担忧。
“遗远夙所戒,东望慰由彼。恤近情之常,旦夕忧在此。慰少忧实多,投艰竟谁诿”则表达了对远方和近处灾情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两句“慰少忧实多,投艰竟谁诿”表达了对解决困难和忧虑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对责任的承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灾民的深切关怀、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
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
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
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江上故人老。
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
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
看芙蓉、画船多少。
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
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
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
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泛清商竟。
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
菱歌四碧无声,变须臾、翠翳红暝。
叹梨园、今调绝音希,愁深未醒。
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