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
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
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
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
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
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
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
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
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
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
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
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
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这首宋代诗人留元崇的《又题卓锡泉》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首句“吾师知地脉”暗示了泉水的灵性和师者的慧眼识宝,卓锡杖锡象征着僧人在此地的修行与驻足。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分占神仙囿”和“敲出清泠玉”,形象地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仙气,仿佛是从神仙的园林中流出的玉液。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卓锡泉的持久与丰沛:“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暗示泉水的活力与纯净。时间在“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中流逝,但泉源始终如一,滋养着周围的环境。木石因泉而生机盎然,瓶罂随时取用都充足无比。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运用拟人手法,写泉水如活物般吸引着竹子,增添了生动趣味。诗人在此处洗涤心灵,“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表达对泉水的喜爱与净化心灵的功效。最后两句“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清新,诗人甚至想带着泉水回去,以洗涤世间的污浊。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卓锡泉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遥遥敬意。
逼社窘阴雨,园花就凋零。
翩翩蝶翅重,好鸟无一鸣。
山头雾露白,檐前砌苔青。
旁瞻隔远到,内与愁思并。
县小文书省,氍茵匝莎庭。
举头叹世事,坐有百感生。
芳林堕玉蕊,垂杨结珠缨。
伤春复已半,忽忽难为情。
朅来发书箦,悼往心自冥。
袖手一凝伫,意逐飞鸢行。
中原政紊乱,悲角扬哀声。
有酒不解饮,何以解我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