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前山复有山,春山今尽变春颜。
山峦太复还遭厌,春意伤繁便可删。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
大乘妙谛应无尽,欲叩宗门杳蔼间。
才过前山复有山,春山今尽变春颜。
山峦太复还遭厌,春意伤繁便可删。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
大乘妙谛应无尽,欲叩宗门杳蔼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黄梅山中,沿途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才过前山复有山”生动地展现了山连山的壮丽景象,暗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春山今尽变春颜”描绘了春天山色的变化,赋予自然以生命力和情感。
“山峦太复还遭厌”表达了诗人对山峦重复出现的厌倦感,同时也反映了人在面对不断重复的生活或环境时的疲惫心理。“春意伤繁便可删”则可能是在感慨春天的繁花似锦虽美,但过多的繁复反而让人感到疲惫或厌烦,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简单纯粹的向往。
“任说传衣徒有著,更言无树亦空顽”这两句可能在探讨信仰与物质的关系,通过“传衣”和“无树”的比喻,表达了对精神追求与物质依赖之间矛盾的思考。最后,“大乘妙谛应无尽,欲叩宗门杳蔼间”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佛教智慧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宗门(佛教修行的场所)深邃、难以触及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抖擞疾风前,便一声去休,襟泪凄满。
隔溆数危樯,层楼望、离愁暗萦难剪。
刻心抟影,往来遮睡凌斟浅。
梦魂未怯东去浪,飞越沤花羽片。
情知镜里征途,尚接叶裁鳞,通波叙燕。
寒港压疏蓬,和烟重、星火坠欢侵遍。
翻云掠雨,赚将朝暮成愁怨。
了时除却千山路,偏又青骢嘶远。
碧海迢迢,断魂几度迷前浦。
回想一样琴心,文园病如许。阆苑词仙,白衣书贾。
爨罢残编,棋墅共语。水西路。山北处。
深宵起落,寞寒津鼓。蕉林摇梦,小楼无绪怕听雨。
总是愁怀,怎拈佳句。赚得黄金,亲旧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