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后游》。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曾经游历之地的怀念,以及面对即将离开的桥时所流露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寺”和“桥”都是自然景物,但通过诗人的情感投射而显得格外亲切。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诗人用“江山如有待”来形容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可能是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是某种心灵上的寄托。而“花柳更无私”则表达了自然界中花草树木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这里的“无私”显得特别动人。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田园风光图。“野润烟光薄”中,“野润”给人以湿润和温馨之感,而“烟光薄”则营造出一种淡远而不失温柔的氛围。“沙暄日色迟”则是对景物的一种静谧描写,诗人捕捉到了黄昏时分日光所带来的宁静与舒缓。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旅途哀愁和对于即将离开的不舍。在“客愁”中蕴含着无尽的思念,而“全为减”则暗示了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退。而最后的“舍此复何之”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投射,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而又不失深远的情怀。
朱樱捎雨。正短墙云压,一雷轻度。
伴他点点,莓苔静迸,参差成伍。
抽梢合未,倩谁把、篱根护。
掩柴门、断却人行,小园早又无数。试问绿痕垂处。
南塘风,折几许。记紫姜畦畔,载取腰镰,山厨先煮。
荐入春蒲丛,分野蕨,年时频误。
可曾碍、斗草归来,竹间绫袜微步。
栋云叆叆。傍西子湖边,曲堤潇洒。
曾记六桥,烟景旧游都在。
菱花一片朝光冷,点青螺、两峰横黛。
何年占取,鸥沙鹭渚,柳梢花外。有多少、画桡同载。
负山水曹衣,当风吴带。梦里屏山惯听,渔歌钦乃。
天涯游子归还未,预相期、笋厨虾菜。
疏帘尽捲,添他高枕,醉眠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