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如绣。衔泥燕子黄昏后。黄昏后。
受他双影,妒他双宿。悤悤过了梨花候。
池塘不耐东风骤。东风骤。吹将波影,学人眉皱。
春如绣。衔泥燕子黄昏后。黄昏后。
受他双影,妒他双宿。悤悤过了梨花候。
池塘不耐东风骤。东风骤。吹将波影,学人眉皱。
这首《忆秦娥·春闺》描绘了春天闺中女子的细腻情感与环境氛围。开篇“春如绣”,以“绣”字形容春天的美丽,如同精美的织品,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画卷。
“衔泥燕子黄昏后”一句,通过燕子衔泥筑巢的行为,巧妙地将时间推进至黄昏时分,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铺垫。黄昏后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期待。
“受他双影,妒他双宿”则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她羡慕或嫉妒那些成双成对的燕子,或许在暗喻自己孤独无伴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微妙的寂寞与渴望被关注、被爱的情感。
“匆匆过了梨花候”一句,以梨花季节的短暂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强调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青春易逝的感慨。
“池塘不耐东风骤”描绘了池塘在突然而来的东风影响下的反应,水波轻漾,仿佛是自然界的微小情绪波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动态美和情感的细腻变化。
“吹将波影,学人眉皱”则是全词情感的高潮,将池塘波光粼粼的光影比作女子紧蹙的眉头,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愁思,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春景的欣赏,也有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大山如翁立,小山如孙陪。
千峰碧逶迤,万仞青崔嵬。
岩前泻瀑布,澎湃如奔雷。
白练几千尺,走涧仍萦回。
其间有幽人,结茆此山隈。
不是避秦人,爱此山水佳。
草屋八九间,中有古樽罍。
朝夕契至理,岂独泉石怀。
秋风落井桐,春光泄园梅。
课子读周易,呼奴扫莓苔。
径路绝轮軮,蓬门为谁开。
翻思商山翁,翊储今在哉。
更叹柴弃令,枉赋归去来。
异哉此中老,名迹俱与埋。
功名叹我辈,奔走九陌埃。
白发兼龙钟,征车犹未回。
贻此山灵嘲,招彼猿鹤猜。
披图为君赋,临楮空徘徊。
丙戌冬在孟,谒公洪城居。
公称外司徒,公年良倍予。
予时上酬公,不以贱自疏。
乃心重民教,兴言辄踌躇。
紫阳不可作,白鹿有遗墟。
顾瞻感茂草,岁月成精庐。
鸣铎思所托,拳拳徇虚誉。
四方名利尘,欲以一袂袪。
我行匡庐野,引望情纡如。
借问公来不,东南巳悬车。
悬车夫何为,庶以返厥初。
既云返厥初,世情亮奚馀。
大块胡不仁,夺此一老且。
伤哉勿复道,天地有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