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子未忘危,战将谋臣厌出师。
不有匈奴频犯塞,廉颇那起汉文思。
太平天子未忘危,战将谋臣厌出师。
不有匈奴频犯塞,廉颇那起汉文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孟洋所作的《奉和杨邃庵阁老塞上曲二首(其一)》。诗中以“太平天子未忘危”开篇,点明尽管天下太平,但君主并未忘记边疆的安全问题。接着“战将谋臣厌出师”一句,描绘了朝廷中的将领和智谋之士对于频繁派遣军队出征感到厌倦的现状。
“不有匈奴频犯塞”则进一步说明,如果没有外敌如匈奴不断侵犯边境,可能就不会有像廉颇这样的名将被重新启用的机会。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借廉颇复出的故事,表达了对当前边防形势的担忧以及对有能力的将领被闲置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时期与边疆危机时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才使用问题的思考。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
坤维拓提封,形胜古天府。
血战五十秋,零落馀八柱。
江南传箭急,谁暇此回顾。
落日古渝城,杖钺乃甚武。
天东甑虽堕,吾自强支拄。
渡泸躬讨逆,归来战弥苦。
萧条下夔门,机阱伏中路。
咄咄快敌仇,谁欤掩抔土。
哀哉关西雄,国亡犹不负。
同时督军将,腰金插双虎。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
对影姮娥成三处,谁料尊中无月。
剪纸吹成,长梯摘取,儿戏那堪惜。
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
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
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
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
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
糁径红裀,莫要放、儿童抛砾。
知渠是、仙家变幻,佛家空色。
青女无端工剪彩,紫姑有祟曾迷赤。
但双双、戏蝶绕空枝,飞还息。鲸量减,驹阴急。
芳事过,馀情惜。漫新腔窈渺,奏云和瑟。
飘荡随他红叶水,萧条化作青芜国。
忆桥边、池上共攀翻,空留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