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
《清平乐》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枣花西院。弄语闲莺燕。已是闻声情不浅。

况道恁时相见。尊前别有风流。三生同梦扬州。

剪取吴淞江水,输他一段凝眸。

(0)
鉴赏

这首《清平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方恪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情感的画面。开篇“枣花西院,弄语闲莺燕”以枣花盛开的西院为背景,生动展现了春日里鸟语花香的场景,莺燕的鸣叫更显得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已是闻声情不浅”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情景的深深感触,仅仅是听到莺燕的叫声,已让他的情感难以自持。接下来,“况道恁时相见”,通过设想与心上人的相见,词境更加温馨而期待。

“尊前别有风流”一句,暗示了在酒席间会有更深的情感交流,暗示着词人与佳人之间可能有着超越寻常的默契和情感纽带。“三生同梦扬州”更是将这份情感升华到了超越生死的境地,寓意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愿和回忆,都向往着扬州的美好。

最后两句“剪取吴淞江水,输他一段凝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词人希望将自己的深情比作吴淞江水,希望能换取对方哪怕片刻的凝视,表达了他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和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景物和想象中的情境,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和期待。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书清凉境界壁·其一

从今数到七十岁,一十四度见梅花。

何况人生七十少,云胡不归留此耶。

(0)

编联偶作

耽饫神奇致,思研理趣幽。

崎岖由考仿,勉励似锄耰。

明耀鉴频拭,醇精酒屡酘。

编联存只字,解悟失全牛。

曷可裨宏议,于何答彼诹。

达辞宜驾说,典学善宣猷。

浑浑窥姚姒,专专切旦丘。

时王资粉泽,天匠不雕锼。

悯恻元元意,弥纶色色优。

雅驯镌鄙固,切实忌飘浮。

自古英茎肆,于今都市讴。

近谁臻壶奥,远孰擅风流。

壹郁穷居气,荒唐失友愁。

湛酣及醲郁,浸渍复优柔。

斐绮资咍噱,芜枵寡晤酬。

不为伤手斲,无取强颜羞。

管氏攘戎索,元龙高卧楼。

激昂牵老惫,书剑判悠悠。

(0)

忆京雒木芍药三绝·其一

熟美酣馨迸佳瑞,晕棱红碧化神工。

根株肇自韩郎染,葩蘤人间一洗空。

(0)

和子瞻雪浪斋

谪居杜老尝东屯,波涛绕屋知龙尊。

门前石岸立精铁,潮汐洗尽莓苔昏。

野人相望夹水住,扁舟时过江西村。

窗中缟练舒眼界,枕上雷霆惊耳门。

不堪水怪妄欺客,欲借楚些时招魂。

人生出处固难料,流萍著水初无根。

旌旗旋逐金鼓发,蓑笠尚带风雨痕。

高斋雪浪卷苍石,北叟未见疑戏论。

激泉飞水行亦冻,穷边腊雪如翻盆。

一杯径醉万事足,江城气味犹应存。

(0)

次韵邦直见答二首·其一

真能一醉逃烦暑,定胜三杯禦腊寒。

自有诗书供永日,莫将丝竹乱风滩。

舞雩何处归春莫,叩角谁人怨夜漫。

闻道丹砂近有术,锱铢称火共君看。

(0)

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

身如草木顺阴阳,附火重裘百日强。

渐喜微和解凝烈,半酣起舞意仓忙。

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

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