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云山独自依,寻青偶尔出霏微。
禅房尚贮三升粟,正待天南放鹤归。
一月云山独自依,寻青偶尔出霏微。
禅房尚贮三升粟,正待天南放鹤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云山之中独自行走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首句“一月云山独自依”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一个月亮高悬,云雾缭绕的山中,他独自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次句“寻青偶尔出霏微”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行踪,他在寻找着青翠之色,偶然间穿过了朦胧的雾气,这一行为既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第三句“禅房尚贮三升粟”转而描述了他所居住的禅房,虽然简陋,仅存三升粟米,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的丰富与满足。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知足常乐,更反映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重视,物质的匮乏并未影响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最后一句“正待天南放鹤归”,则将画面推向了更高远的境界。他期待着在遥远的南方,能够放飞一只鹤,寓意着他渴望心灵的自由与飞翔。整个诗句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建极翊皇舆,蓬庐怀致主。
除书肆时夏,提纲众目举。
满朝想风采,爱及巾垫雨。
平平戒自守,落落进攻取。
定倾繄其人,防秋今尚暑。
执舆岣嵝岭,栉风闽海浦。
破的出新诗,江山缭樽俎。
危机见未萌,刚鲠殊不吐。
成宪万方瞻,作者七人数。
收召无遗贤,商山非为吕。
开悟尧舜心,亢宗诚刻苦。
闭门踰厥垣,孰与驱驰许。
忆见君兄弟,相携谒侍郎。
通经誇早岁,落笔尽成章。
试剧何轻锐,当官便激昂。
三年知力竭,大府觉才长。
知已未如格,归赀才满囊。
旧书还读否,师说近凄凉。
我老不待言,有女年四十。
念我客汝南,无与具朝食。
翩然乘肩舆,面有风土色。
许蔡虽云近,传舍三经夕。
衰老累汝曹,愧叹心不怿。
磨刀鲙缕红,洗盏酒花白。
母老行役难,女来生理葺。
外孙跨鞍马,遇事亦闲习。
居然数口家,解我百忧集。
厄穷须父子,他人非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