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梦里去游南,五十三参发指端。
大士臂长衫袖短,善财脚瘦草鞋宽。
茫茫梦里去游南,五十三参发指端。
大士臂长衫袖短,善财脚瘦草鞋宽。
这首诗名为《颂古》,是宋代僧人释普济的作品。诗人以梦境为载体,描绘了一段参禅问道的旅程。"茫茫梦里去游南",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虚幻而深远的意境,仿佛在梦中踏上寻找真理的征途。
"五十三参发指端","五十三参"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指的是修行者经历的五十四个阶段,此处象征着诗人深入禅修的决心和艰难的探索。"发指端"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精神上的执着,仿佛连手指尖都充满了禅意。
接下来的两句"大士臂长衫袖短,善财脚瘦草鞋宽",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刻画了修行者的形象。大士(菩萨)虽然手臂长,但衣袖却短,暗示其心怀广大,行动简约;善财童子(另一位佛教故事人物)虽然脚瘦,却穿着宽大的草鞋,象征他虽贫寒但志向坚定,步履稳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梦境中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修行者的坚韧不拔,富有哲理和象征意味。
篱落当岁暮,春至无人知。
鸾鹤倏尔集,蜂蝶还先期。
月落步疏影,空明见幽姿。
香气谁与达,赖有清风吹。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釐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风卷龙沙,云垂平野,晚来密雪交飞。
坐看阑槛,琼蕊遍寒枝。
妆点兰房景致,金铺掩、帘幕低垂。
红炉畔,浅斟低唱,天色正相宜。
更阑,人半醉,香肌玉暖,宝髻云敧。
又何须高会,梁苑瑶池。
堪笑子猷访戴,清兴尽、忍冻空回。
仍休羡,渔人江上,披得一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