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鱼泼泼初饱霜,赪尾宁数河之鲂。
即今谁独可寄似,风味高彻惟曾郎。
曾郎结发傍辇毂,黄羊旧厌官厨肉。
藜藿奚为便作魔,九年雷绕羁臣腹。
羁臣曩者仆射儿,裘马讵省论轻肥。
诗书堆床四壁立,畴昔裋褐操锄犁。
侬亦大是穷相人,小黠不足痴无伦。
江南江北白月底,簸弄扁舟天不嗔。
正须晚菘冒香枨,馀生要此一釜羹。
别来曷如姑问讯,看取老子终骑鲸。
淮鱼泼泼初饱霜,赪尾宁数河之鲂。
即今谁独可寄似,风味高彻惟曾郎。
曾郎结发傍辇毂,黄羊旧厌官厨肉。
藜藿奚为便作魔,九年雷绕羁臣腹。
羁臣曩者仆射儿,裘马讵省论轻肥。
诗书堆床四壁立,畴昔裋褐操锄犁。
侬亦大是穷相人,小黠不足痴无伦。
江南江北白月底,簸弄扁舟天不嗔。
正须晚菘冒香枨,馀生要此一釜羹。
别来曷如姑问讯,看取老子终骑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以淮白寄公卷》。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寄情于鱼的诗句,通过对鱼的生态和特性的描绘,以及与世事的比较,抒发了诗人的胸怀与感慨。
“淮鱼泼泼初饱霜,赪尾宁数河之鲂。” 开篇即以淮水中的鱼为题材,生动地描写了鱼儿在初冬时分的活力和对食物的渴望。这里通过“泼泼”一词传达出鱼儿跃动的姿态,而“赪尾宁数河之鲂”则表现出诗人对鱼类种类繁多的认识。
接下来的两句“我即今谁独可寄似,风味高彻惟曾郎。” 中的“我”很可能是指诗中的鱼,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鱼儿似乎也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风味高彻惟曾郎”则表达了诗人对某种高洁品格或生活态度的向往。
随后的几句“曾郎结发傍辇毂,黄羊旧厌官厨肉。藜藿奚为便作魔,九年雷绕羁臣腹。” 描述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和境遇,这个人物可能是诗人自己或他所认识的人物。通过对这个人物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出一份世事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羁臣曩者仆射儿,裘马讵省论轻肥。” 这里的“羁臣”可能指的是被囚禁的人,而“仆射儿”则是一种官职名称,这两句描写了一个曾经显贵但现在身处困境的官员形象。
“诗书堆床四壁立,畴昔裋褐操锄犁。” 这里的意境转向个人生活,“诗书堆床”显示出诗人对知识与文学的渴望和追求,而“畴昔裋褐操锄犁”则描绘了一种贫困但坚持自我修养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某些世态的看法:“侬亦大是穷相人,小黠不足痴无伦。” 这里“侬”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与他类似的人物,而“小黠”则可能是一种讽刺之辞,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世态的不屑和批判。
最后,诗人写道:“江南江北白月底,簸弄扁舟天不嗔。正须晚菘冒香枨,馀生要此一釜羹。” 这里的意境转向自然景物,通过对“白月”、“扁舟”的描写,以及对“晚菘”和“釜羹”的提及,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中最后一句“别来曷如姑问讯,看取老子终骑鲸。” 是对前文内容的一种总结和升华,通过“看取老子终骑鲸”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生命力与精神追求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