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少簪缨客,无如桑梓情。
相依期白首,此别见平生。
孝友惭诸弟,诗歌慕两京。
才华竟何益,早去事躬耕。
岂少簪缨客,无如桑梓情。
相依期白首,此别见平生。
孝友惭诸弟,诗歌慕两京。
才华竟何益,早去事躬耕。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的作品《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前往他乡时对亲友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句“岂少簪缨客”,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衣冠楚楚之人的态度,似乎在说,这些人虽多,但真正能理解自己内心情感的,却寥寥无几。接着,“无如桑梓情”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世间一切。
“相依期白首,此别见平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亲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相互依靠,期待着一起度过白头偕老的日子。然而,此刻的离别,却让这段友情显得尤为珍贵,仿佛是平生仅有的相遇。
“孝友惭诸弟,诗歌慕两京。”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兄弟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古代两京文化的向往。他认为自己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做得不够好,同时对古代两京的文化艺术充满了敬仰和向往。
最后,“才华竟何益,早去事躬耕。”诗人反思自己的才华,似乎在问自己,这些才华究竟有何用处?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选择了回到家乡,从事农耕生活。这一选择或许意味着他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反思。
春泥滑滑雨潇潇,田父力作收坠樵。
归来不敢道姑恶,我自忘却婆饼焦。
去年冬旱无麦熟,阿婆饼焦难再得。
门前忽报谷公来,灶冷樽空难接客。
阿兄提壶沽浊醪,阿弟布谷披短蓑。
不时脱却布裤渡溪水,只愁行不得也哥哥。
雨趣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
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
更点检笙歌频宴开。
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
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
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
蕊珠仙籍标名,绛纱覆玉云霞里。
銮坡凤掖,丝絇鸣佩,甘泉近侍。
濯柳临春,饤梨照座,绝尘风味。
记青蒲、夜半论兵,万人惊诵回天意。
麟组遥临万里。谈笑处、江山增丽。
遐冲坐折,风流馀事,唯应燕喜。
新筑沙堤,暂占熊梦,恰经长至。
过佳辰献寿,双旌便好,作朝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