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苦相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童稚苦相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归家的场景,通过孩子的提问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旅人归来的迫切心情以及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哲理。
“童稚苦相问”一句,以孩子天真无邪的提问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家人对归者的渴望和期待。孩子的询问不仅是对时间的好奇,也反映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对共同时光的珍视。
“归来何太迟”则直白地表达了对归者归来的迫切期盼,透露出一种急切的心情。这里的“迟”字,既指时间上的延误,也暗含着家人对于归者的渴望和等待。
“共谁争岁月”这一句,则引入了时间流逝的人生哲理。在这里,“共谁”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因为岁月不与任何人争执,它静悄悄地流失。诗人通过这种设问,强调了时间的不可挽留。
“赢得鬓边丝”这句,则用一种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时光在人们头上的印记——白发。这不仅是外表的变化,更象征着生命价值和岁月的积累。诗人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生命宝贵性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家为背景,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手法,展现了归家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悟。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读者在其中能够找到共鸣。
老屋书藏,名花手植,当时雨榭灯窗。
一番凋谢,桃李不成行。
记得琼箫象板,何曾让、水绘风光。
重回省、歌残舞歇,往事付黄梁。
凄凉应满目,谢家春梦,犹绕池塘。
幸千秋不朽,只有文章。
此夕飘零四海,随身是、累世青箱。
图画里、欢场依旧,把卷为彷徨。
蓟北燕南,空自叹、风尘碌碌。
原无分、逍遥容与,一生清福。
樱笋江边春正好,莼鲈溪畔秋方熟。
只清风、明月不须钱,随时足。柴门外,闲鸥鹜。
东轩内,栽松竹。料归期未远,不容卿独。
皓腕共牵菱角美,冰盘满荐鸡头肉。
更隔年、预酿不时需,应千斛。
技学屠龙手。智擅谈天口。倚长空、下笔冲星斗。
想万里鞭箠,肯落他人后。一旦灰心久。
总将相神仙,都听先生乌有。风吹起、一池春皱。
独坐频搔首。抚孤松、还是忘年友。
问蝼蚁乌鸢,也识王侯否。寒食家家柳。
便到荒丘,谁消受、只鸡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