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十八滩,无雷长震荡。
入滩挟暮雨,不闻雷在上。
喧豗壁立中,万险集奔浪。
溪声与篙力,莫敌孤蓬壮。
上滩如上山,悬流陡寻丈。
轻帆平掠波,燕尾游丝飏。
平生慕远游,此行多感怆。
悠悠东南流,英雄日凋丧。
文沙沉雁字,奇峰捲龙状。
回首鱼梁城,山鬼窥乘障。
滩寒短蓑冷,添衣禦秋瘴。
未上十八滩,无雷长震荡。
入滩挟暮雨,不闻雷在上。
喧豗壁立中,万险集奔浪。
溪声与篙力,莫敌孤蓬壮。
上滩如上山,悬流陡寻丈。
轻帆平掠波,燕尾游丝飏。
平生慕远游,此行多感怆。
悠悠东南流,英雄日凋丧。
文沙沉雁字,奇峰捲龙状。
回首鱼梁城,山鬼窥乘障。
滩寒短蓑冷,添衣禦秋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逆流而上,经历万安城南第十八滩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未上十八滩,无雷长震荡”便以雷声为引子,预示着接下来将面对的险恶环境。接着,“入滩挟暮雨,不闻雷在上”描述了进入险滩时,伴随着傍晚的雨水,却听不到雷声在上方,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
“喧豗壁立中,万险集奔浪”进一步描绘了水流湍急,巨浪翻滚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的怒吼。而“溪声与篙力,莫敌孤蓬壮”则通过对比溪水声和划桨的力量,突出了小船在激流中的坚韧与勇敢。
“上滩如上山,悬流陡寻丈”形象地比喻了上滩的艰难,如同攀登高山,悬空的水流高达数丈,增加了旅途的难度。接着,“轻帆平掠波,燕尾游丝飏”描绘了轻舟在水面滑行,如同燕尾轻拂游丝,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平生慕远游,此行多感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旅行的向往,以及此次行程中所感受到的复杂情感。最后,“悠悠东南流,英雄日凋丧。文沙沉雁字,奇峰捲龙状。回首鱼梁城,山鬼窥乘障。滩寒短蓑冷,添衣禦秋瘴。”诗人回顾旅程,感叹时光流逝,英雄逐渐消逝,自然景观虽美,但也有其阴暗面,如山鬼窥视,寒风刺骨,需要增添衣物抵御秋日瘴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险峻,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