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之泉,孔洁且长。止而不流,是不如污潢。
凤山之木,可栋大厦。
舍而残之,是将与荆棘而并化。
凤山之泉,孔洁且长。止而不流,是不如污潢。
凤山之木,可栋大厦。
舍而残之,是将与荆棘而并化。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凤山之泉”与“凤山之木”为喻,表达了对人才的深刻见解。
首先,“凤山之泉,孔洁且长。止而不流,是不如污潢。”这里将“凤山之泉”比喻为才华横溢的人才,泉水清澈且长流不息,象征着人才的纯洁与持久。然而,如果泉水停止流动,不再发挥其价值,还不如被污染的水池。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才不仅要有才华,更需要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否则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接着,“凤山之木,可栋大厦。舍而残之,是将与荆棘而并化。”将“凤山之木”比喻为可以建造大厦的栋梁之材,象征着人才的潜力与重要性。如果这样的木材被废弃或破坏,最终会与荆棘(象征杂草或无用之物)一同腐朽。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价值在于被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否则只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呼吁社会应当珍惜并合理利用人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浪费。
河南癸酉罹天殃,早魃为虐农事伤。
树皮剥尽草根绝,民生无计多流亡。
偏遭河北纷寇贼,烽火薰天涂路塞。
十室九室断爨烟,扶携何处堪求食。
陌上流民接踵来,肌肤枯槁筋骸摧。
陌下饥民尸枕籍,兽蹄鸟迹处尘埃。
陌上回头见陌下,半晌吞声泪频洒。
玉石至此诚无分,翻悔离家死横野。
兹闻圣主布深仁,发帑给粟振尔民。
可怜仁人谷,难入死者腹。
可怜仁人恩,难返死者魂。噫嘻乎悲哉!
生民不幸值此荒。
我行见之恻衷肠,愿天早以甘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