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天台远世尘,石梁高险架嶙峋。
也知缥缈云中路,惟度逍遥鹤背人。
华顶瀑飞青嶂雨,碧桃霞护赤城春。
罗浮亦有桥如铁,来往仙踪若比邻。
步入天台远世尘,石梁高险架嶙峋。
也知缥缈云中路,惟度逍遥鹤背人。
华顶瀑飞青嶂雨,碧桃霞护赤城春。
罗浮亦有桥如铁,来往仙踪若比邻。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石梁的壮丽景色与仙气缭绕的氛围。首联“步入天台远世尘,石梁高险架嶙峋”开篇即以“天台”这一道教名山为背景,通过“远世尘”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石梁高险架嶙峋”则具体勾勒出石梁的险峻与壮观,展现出自然景观的雄伟。
颔联“也知缥缈云中路,惟度逍遥鹤背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仿佛只有仙鹤才能涉足的仙境之中,暗示着这里不仅是人间的胜景,更是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颈联“华顶瀑飞青嶂雨,碧桃霞护赤城春”则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天台山的四季之美:瀑布在青嶂间飞溅,春日里赤城山被碧桃与霞光所环绕,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尾联“罗浮亦有桥如铁,来往仙踪若比邻”以罗浮山的桥作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对比效果,也表达了对祝温瑞明姑丈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暗含了对仙人般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石梁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又是春残去,倚东风、寒云淡日,堕红飘絮。
燕社鸿秋人不问,尽管吴笙越鼓。
但短发、星星无数。
万事惟消彭泽醉,也何妨、袖卷长沙舞。
身与世,只如许。阑干拍手闲情绪。
便明朝、苍烟白鹭,北山南浦。
笑指午桥桥畔路,帘幕深深院宇。
尚趁得、柳烟花雾。
我亦故山猿鹤怨,问何时、归棹双溪渚。
歌一曲,恨千缕。
叹关河在眼、孰雌雄,兴废古犹今。
问中原何处,黄尘千里,远水平林。
闻说讴谣思汉,人有望霓心。
想垂髫戴白,泣涕盈襟。
流水高山还会,意不烦挥按,如见虞琴。
□逶迟周道,四牡骤骎骎。
尽诹谋询度归来,聊缓辔、岁晚雪霜深。
西湖好,光风迟日,同快吴吟。
我有数亩园,荒秽索锄理。
干戈何许久,生意困屠燬。
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
去年失短吕,培植乏驱使。
今年得老杨,衰病更临起。
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
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
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
明明如古鉴,不虑纤尘止。
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
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
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
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
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
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
停观劳还役,杖杜颙采芑。
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
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
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
《追和老杜种莴苣诗》【宋·王之道】我有数亩园,荒秽索锄理。干戈何许久,生意困屠燬。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去年失短吕,培植乏驱使。今年得老杨,衰病更临起。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明明如古鉴,不虑纤尘止。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停观劳还役,杖杜颙采芑。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
https://shici.929r.com/shici/B2myu.html
我闻无量寿,世作天人师。
有祷必应感,如形影随之。
吾见盛德士,吏隐江之湄。
岩岩栋梁材,为桷岂所宜。
守道心自适,怡然见双眉。
何当日千里,整顿黄金羁。
嗟予拙无用,正坐千林姿。
荷兄独青眼,少雪群儿欺。
兰菊虽异芳,春秋莫予遗。
相逢一尊酒,驻马聊共持。
偶观香雾郁,彷佛初生时。
愿兄寿无量,登庸侍彤墀。
年年遇今日,酌酒共瑶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