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
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
规摹虽巧何足誇,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
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
规摹虽巧何足誇,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人工修建的池塘和台榭,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的尺度,抒发了作者对于人为规划与自然景观之间关系的思考。开篇“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小巧精致的园林景象,其中“盈”字和“不过”字分别传达了池水充满与台榭不高的意境。
紧接着,“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两句,表明作者对于人为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尺度有所顾忌。这里的“层级”指的是园林中常见的台阶和楼阁,而“篱落”则是用以划分空间的围栏或墙垣;“波澜”和“斗石”则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水流与岩石。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以及对于过度的人为改造的担忧。
下两句“规摹虽巧何足誇,景趣不远真可惜”则转向了对园林设计的反思。这里的“规摹”指的是精细的规划和设计,“巧”字赞美其技艺之高超,但紧接着的“何足誇”却表达了一种淡然,意味着即便是巧夺天工的园林,也终究难以与自然竞美。最后,“景趣不远真可惜”两字,则道出了诗人对于这种精心布局但又失去了自然之趣的园林所感到的遗憾。
末尾两句“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则带有一种哀愍与讽刺。其中,“长令人吏远趋走”表明这些人工建筑最终导致了管理者的困扰和劳累;而“已有蛙黾助狼籍”则是一幅荒废园林被野兽侵占的景象,通过“蛙黾”(即青蛙等小动物)与“狼籍”(即狼等野兽)的对比,强调了人工创造与自然力量之间不可抗拒的冲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园林美学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关切。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簿领丘山堆,胥吏凫鹜进。
不须持酒卮,正自得醉困。
赖逢同舍郎,照眼珠璧润。
堂堂质肃公,劲节森万仞。
吾犹识诸孙,王谢有孤韵。
时时议论馀,尚作前辈峻。
我老无町畦,出口见方寸。
端须护疵瑕,未可失瑜瑾。
奈何不少留,舟楫犯蛟蜃。
山泽宝欲兴,虞衡职方振。
想常开鸿炉,不复费游刃。
明年水衡钱,地应无可顿。
策勋便封侯,朱紫安足论。
来趋未央朝,故人应许认。
疾走当避公,铜臭不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