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中秋日,云晴灌水阳。
玉麟横郭见,文笔映波长。
隐几饶幽胜,登堂总俊良。
英灵占萃聚,神采爱舒张。
颇讶遗珠远,谁云古道荒。
多闻沾柳教,妙悟近周乡。
僻壤缘人胜,儒绅贵志强。
嗟予牵世网,垂老觅亡羊。
宴坐中秋日,云晴灌水阳。
玉麟横郭见,文笔映波长。
隐几饶幽胜,登堂总俊良。
英灵占萃聚,神采爱舒张。
颇讶遗珠远,谁云古道荒。
多闻沾柳教,妙悟近周乡。
僻壤缘人胜,儒绅贵志强。
嗟予牵世网,垂老觅亡羊。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中秋日学宫试诸生》描绘了中秋节时,在学宫中举行考试的场景。首联“宴坐中秋日,云晴灌水阳”展现了明亮的秋日景象,云散天晴,阳光洒在水面上,为考试营造出宁静而明亮的氛围。颔联“玉麟横郭见,文笔映波长”运用比喻,将学子们比作玉麟(可能指才华横溢的学生),他们的身影在清澈的水面和笔墨之间拉长,寓意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颈联“隐几饶幽胜,登堂总俊良”进一步赞美了学宫的雅致和学子们的才俊,隐几(倚着几案)读书的场景充满幽静之美,登堂入室的学子皆是佼佼者。尾联“英灵占萃聚,神采爱舒张”表达了对人才聚集的赞叹,以及对精神风采的欣赏。
诗人感慨“颇讶遗珠远,谁云古道荒”,意为惊讶于人才的遗漏,但又坚信古道犹存,教育之光并未衰微。接着,“多闻沾柳教,妙悟近周乡”赞扬了教育的力量,学子们通过学习得以增长智慧,接近圣贤之道。最后,诗人以自身“嗟予牵世网,垂老觅亡羊”的感叹收尾,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无奈,以及对晚年能找回学术真谛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描绘了学宫的景象,也寓含了对人才的赞赏和对教育价值的肯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教育理念。
尝闻陶隐居,经行到兹地。
君王屡飞诏,高尚心愈厉。
一幅画双牛,谁人知此意。
文字之祥,厥有原委。父师昆弟,以及诸子。
文兮斜川,道兮颍水。以文贯道,一家济美。
施及翰林,特游戏耳。于风味中,亦复是似。
以坡为骨,以颍为髓。苏门之英,来者视此。
道林之名,予不得而知。
云泉松石之胜写于涟漪,必其地之景物足以称其诗也。
今其陈迹杳然,已无复遗。
予盖尝登瑞墨之基,渺一境之陂陀,皆平芜与荒畦,又恶睹所谓毕世相忘之奇。
泉陊云归,松桥斧随,世固多有之。
而予独于此奇其北向之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