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清冷。有数枝绰约,低傍妆镜。
素靥盈盈,越样玲珑,嫣红怎许相并。
冰魂算与琼楼远,忍便入、等闲花径。
到夜阑、明月飞来,帘底暗窥纤影。
还记当时憔悴,翠鬟愁不整,尘梦初醒。
故国云迷,洛水依然,幽恨诉将谁省。
珊珊休忆凌波步,怕前度、佩环难认。
尽深深、银蒜低垂,不管晓来风劲。
琐窗清冷。有数枝绰约,低傍妆镜。
素靥盈盈,越样玲珑,嫣红怎许相并。
冰魂算与琼楼远,忍便入、等闲花径。
到夜阑、明月飞来,帘底暗窥纤影。
还记当时憔悴,翠鬟愁不整,尘梦初醒。
故国云迷,洛水依然,幽恨诉将谁省。
珊珊休忆凌波步,怕前度、佩环难认。
尽深深、银蒜低垂,不管晓来风劲。
这首《疏影》由清代诗人张纨英所作,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雅致的画面。诗中以“琐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下花朵的绰约之美,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琐窗清冷”,简洁地勾勒出环境的清寂,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有数枝绰约,低傍妆镜”,将视线引向了画面的主体——几枝花朵,它们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娇嫩,仿佛是特意靠近妆镜,等待着被欣赏。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花朵不仅具有了生命感,更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
“素靥盈盈,越样玲珑,嫣红怎许相并。”进一步描绘了花朵的形态与色彩,素雅的花瓣与嫣红的色泽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花朵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接下来的“冰魂算与琼楼远,忍便入、等闲花径”,则通过比喻和反问,表达了对花朵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接近的遗憾之情。
“到夜阑、明月飞来,帘底暗窥纤影。”这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月亮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浪漫。花朵在月光下的身影,似乎在帘幕后悄悄窥视,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花朵以生命,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故事的角色。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回忆与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深邃的情感世界。“还记当时憔悴,翠鬟愁不整,尘梦初醒。”这里运用了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将花朵与人的经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故国云迷,洛水依然,幽恨诉将谁省。”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洛水的宁静与云雾的迷茫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
最后,“珊珊休忆凌波步,怕前度、佩环难认。”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回忆过去的美好,因为那些曾经熟悉的身影可能已经难以辨认。这一句充满了对过往的留恋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尽深深、银蒜低垂,不管晓来风劲。”结尾处,诗人以银蒜(一种装饰品)的低垂,象征着对未来的无畏与坚韧,即使面对清晨的寒风,也要勇敢前行。整首诗在情感上由细腻转为坚定,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综上所述,《疏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哀愁,以及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
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
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
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须再三叹。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负薪客,归去来,龟反顾,鹤裴回,黄河岸上起尘埃。
相逢未相识,何用强相猜。
行路难,故山应不改,茅舍汉中在。
白酒杯中聊一歌,苍蝇苍蝇奈尔何。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