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
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
肯复以童儿,见诮韩公篇。
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
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
肯复以童儿,见诮韩公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史浩在山居生活中的一个日常场景——凿池。通过“萧萧足佳致,心远地自偏”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心境宁静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斫去苍苔纹,得此清泠泉”则展现了他亲自劳作,去除杂草,挖掘出清澈泉水的过程,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劳动的尊重。
“湛然不容滓,于以明性天”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清澈的泉水比喻为纯净的心灵,暗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可以净化心灵,达到精神上的清明。最后,“肯复以童儿,见诮韩公篇”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不畏世俗非议,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暗含对韩愈《石鼓歌》中某些观点的认同或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修养的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