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轩六月到筠州,蜀锦横江日夜流。
烟火两涯夹城市,禾苗万顷翳田畴。
时清已靖华林变,官正能分衮黼忧。
老我服勤成底事,海天寥泬重回头。
乘轩六月到筠州,蜀锦横江日夜流。
烟火两涯夹城市,禾苗万顷翳田畴。
时清已靖华林变,官正能分衮黼忧。
老我服勤成底事,海天寥泬重回头。
这首明代诗人钟芳的《筠州览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筠州的自然风光与社会景象。
首句“乘轩六月到筠州”,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于六月时节抵达筠州,以“乘轩”这一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暗示其身份不凡,同时也为后续对筠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埋下伏笔。
“蜀锦横江日夜流”,运用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蜀地的精美织锦,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流动之美,也暗含对筠州富饶物产的赞美。同时,“日夜流”三字,既展现了江水的动态美,也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连续性。
“烟火两涯夹城市,禾苗万顷翳田畴”,这两句进一步展开对筠州的描绘。前一句通过“烟火两涯”描绘出城市的热闹与繁忙,后一句则以“禾苗万顷”展现农田的广阔与丰收的希望,两者相辅相成,既展示了筠州的经济繁荣,又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时清已靖华林变,官正能分衮黼忧”,这两句转向对社会政治的描述。前半句“时清已靖华林变”可能是指在清明安定的时期,华美的森林(这里或指繁华的景象)已经改变,暗含社会秩序的稳定与进步;后半句“官正能分衮黼忧”则表达了官员们公正无私,能够分担国家的忧患,体现出对当时官风的正面评价。
最后,“老我服勤成底事,海天寥泬重回头”,诗人以自谦之语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仍勤勉工作,却反思这些努力究竟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同时,“海天寥泬重回头”一句,以广阔的海天为背景,象征着人生的辽阔与深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回顾,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筠州的自然美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恨海填平,情天补就,月共秋驻。
秋半偏双,月圆却再,减了閒风雨。
井梧知信,又开一叶,罗荐较凉前度。
想沈沈、青冥万里,此情此夜尤苦。
殷勤露下,把杯重问,也算平生希遇。
虬箭声添,鸾箫约爽,不少伤心处。
干卿何事,清辉依旧,更按桂花新谱。
便鸦啼、纹窗影转,忍教睡去。
叩招提、四三吟伴,襟怀萧澹如许。
黄花半已移根去,寂寞乱莎荒圃。霜叶舞。
任红到销魂、不是吴江树。乡心漫苦。
只目送寥天,閒云过尽,一碧洗残雨。
西风里,野色苍凉无主。亭台高下烟雾。
山僧留客餐香积,共趁瓢堂斋鼓。听俊语。
道此度清游、惜少袁临汝。沿畦小步。
又回首疏林,依依暝翠,雁背断霞暮。
荡晴云,流晓月,绿影渺无际。
桥断虹腰,匆匆阻征骑。
举鞭指点斜阳,英雄何处,怎烟景、苍凉如此。
黯凝睇。惆怅铜雀高飞,无人识遗址。
鸳瓦零星,也没魏宫字。
只馀一掬春波,盈盈东注,是多少、望陵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