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一》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

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

(0)
注释
帝城:指京都,这里指长安(唐代都城)。
帽檐斜:形容春天阳光斜照,帽檐形成阴影。
二陆:指陆机(字士衡)和陆云(字士龙),西晋文学家。
盐下莼菜:用盐腌制的莼菜,古代常见保存食物的方法。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古代江南人常食,此处代指故乡美食。
雪似杨花:形容雪花轻盈飘落的样子,与杨花(柳絮)相类比。
翻译
帝都的春天帽檐微斜,陆机、陆云兄弟刚来还思念家乡。
他们还未尝过用盐渍的莼菜,就已经知道雪花像杨花般飘落。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温馨。开篇“帝城春日帽檐斜”,描绘出一幅春光照耀下的京城生活图景,其中“帽檐斜”暗示着春日午后的悠闲气氛。

紧接着,“二陆初来尚忆家”,诗人提及友人二陆(可能指的是陆佑或陆俨)初到帝都,心中仍怀念着远方的家园。这里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朋友间的情谊。

“未肯将盐下莼菜”一句,则透露了生活中的细节。诗人并没有立刻将盐撒在野菜(莼菜)上,可能是在等待着某种时机或是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这也许反映出苏轼本人的性格,他喜欢在平淡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最后,“已应知雪似杨花”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将雪比作杨花,展现了他观察自然、捕捉美感的能力,同时也暗示着季节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情意与生活哲理的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寄寿尹母

一茎仙液湛金卮,恰是槐芬萱郁时。

池养苞毛今五色,庭栽瑶树亦三枝。

和丸且课庭前草,弄玉常含膝畔饴。

若问蓬莱清果否,碧桃方热报君知。

(0)

过粟泉访李影九不遇因为山僧草疏

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

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

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

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

(0)

读朱四尊悼张孺人诗有感步韵赋呈

当年彤管写悲吟,窅窅重泉信易沈。

万感难酬唯有泪,三生如晤亦同心。

疏花影澹空临镜,流水声凄不入琴。

几度徘徊堪掩牍,钟情谁似使君深。

(0)

春日何凝生招饮不果赴赋此代柬

春阴漠漠殢花朝,约略疏英半解条。

欹枕却怜人似醉,应门刚报客来招。

蜂冲短槛翅犹湿,莺啭高篁舌未调。

最是同怀不同赏,绿窗对雨写芭蕉。

(0)

因萧太史上邹南皋先生

北阙赐环荷主恩,东山一出望逾尊。

百年鱼水逢今会,此日夔龙半在门。

甘苦自知调鼎鼐,尘氛谁共涤乾坤。

匡时须仗扶天手,筑室纷纷未敢论。

(0)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八

不尽川原指顾中,凭轩一望思何穷。

夕阳瘦马明寒影,古木哀猿吟暮风。

废苑碑残惟卧草,断沟水咽自流红。

年华滚滚送过鸟,词客登临感慨同。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