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
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
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
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
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
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
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哭金路分应(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的情感。
诗的开篇“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设置了一种跨越空间、时空相隔的氛围。这里的“我”与“汝”的分离,不仅是物理上的远离,更象征着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强调了人生苦短与旅途的漫长。数字“六七”暗示着岁月匆匆,而“三千客路”则形象地描绘出离别之痛和旅途之艰辛。
“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故人的招魂和对自己归葬的渴望,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这些词汇选择充满了悲凉之感,增加了整首诗的情绪厚重。
最后,“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则是诗人对故人的遗孤表示慰问之情,并承诺会记住故人一生的交往和恩情。这里的“有子”指的是故人留下的后代,而“我”将会继续保留着对故人的记忆,展现了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追思和哀悼,以及对生者责任的强调,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情与坚守。文天祥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
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
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尚闻丁丁声,功课日各足。
苍皮成委积,素节相照烛。
藉汝跨小篱,当仗苦虚竹。
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
不示知禁情,岂惟干戈哭。
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
萧萧理体净,蜂虿不敢毒。
虎穴连里闾,堤防旧风俗。
泊舟沧江岸,久客慎所触。
舍西崖峤壮,雷雨蔚含蓄。
墙宇资屡修,衰年怯幽独。
尔曹轻执热,为我忍烦促。
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
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么。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
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
弟子谁依白茅室,卢老独启青铜锁。
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
落日初霞闪馀映,倏忽东西无不可。
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
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
更讨衡阳董鍊师,南浮早鼓潇湘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