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诫题》
《诫题》全文
宋 / 释契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高吟远瞩倚云梯,往事经心尽可题。

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

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

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

(0)
鉴赏

这首诗《诫题》由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与世事的深刻洞察。

首句“高吟远瞩倚云梯”,诗人以登高望远的姿态,象征着超越凡尘的视野和思考的高度,暗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接着,“往事经心尽可题”则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认为这些经历都是值得记录和思考的宝贵财富。

“道德二篇徒自辩,是非一马岂能齐”两句,揭示了道德与是非之间的复杂关系。道德规范可能因人而异,难以统一标准;而是非判断往往也受到个人立场和视角的影响,难以达成共识。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多样性的尊重。

“晖山真玉伤惊火,失水灵蛇畏在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脆弱与恐惧。晖山上的真玉(象征珍贵品质)害怕被火焰烧毁,失去水的灵蛇(象征智慧与适应能力)畏惧陷入泥泞之中。这两句强调了保护自身价值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寄语冥鸿上天去,凌云羽翼莫思低”是对那些追求卓越、志向高远之人的鼓励。诗人希望他们能够保持高飞的姿态,即使在云端之上,也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或挑战而降低自己的目标。这不仅是对理想主义者的一种赞许,也是对他们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自我价值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释契嵩
朝代:宋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
猜你喜欢

小庭芙蓉开残柬林沙溪公过赏

尽说看花爱盛时,向阑幽意有谁知。

繁花落后孤英在,风格如公相对宜。

(0)

戏赠黄得山入山穫稻二首·其二

山田多熟是新菑,霜后正逢收穫期。

稼穑不为禾莫取,知君未诵伐檀诗。

(0)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其八

水面层楼如涌出,波心复磴若乘空。

玉盏倾残人在镜,瑶琴鼓罢曲随风。

(0)

可泉有使送予至临安遣归

使乎欲返太匆匆,把笔裁书纸又穷。

此后相思无路觅,祇应来往梦魂通。

(0)

生日自述二首·其二

岁月悠悠不自惊,徒然长大有何称。

读馀旧册须频阅,悟后微言却忘应。

载酒偏多寻字客,翻经每枉住山僧。

从今双眼看人世,倏忽浮云几变更。

(0)

寄张净司马

两足将穷五岳春,祇牵男女未成人。

求田清世宜遭笑,看竹间邻每被嗔。

郡县犹烦知姓字,妻孥稍已近甘珍。

同尘颇惹俗流毁,不是高贤岂识真。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