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清桥下水连空,桥畔依依柳色浓。
香絮有情皆作雪,柔丝无力尽含风。
楼台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
近水向阳千万树,年年长是发生同。
淮清桥下水连空,桥畔依依柳色浓。
香絮有情皆作雪,柔丝无力尽含风。
楼台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
近水向阳千万树,年年长是发生同。
这首诗描绘了淮清桥下的柳色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春日里的生机与柔美。首句“淮清桥下水连空”,以清流与天空相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接着,“桥畔依依柳色浓”一句,将视线转向桥边,柳树的浓绿与桥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香絮有情皆作雪,柔丝无力尽含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絮比作雪花,既表现了柳絮的轻盈飘逸,又赋予了它们情感色彩;而“柔丝无力尽含风”则通过柳枝随风摇曳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柔美姿态。
“楼台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两句,视角由自然景观转至城市,通过“楼台掩映”和“市井凄迷”的对比,展现了春日傍晚时分城市的独特韵味,既有繁华的影子,也有淡淡的忧伤。
最后,“近水向阳千万树,年年长是发生同”两句,总结了柳树的生长状态,表达了对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季节流转的深刻思考。
鸾坡新拜命,柏府更乘骢。
别路风烟隔,离筵臭味同。
关河回远使,冰檗奏肤公。
大华群峰削,昆明一鉴空。
长城韩范在,丽藻古今通。
共羡恩袍紫,何忧塞火红。
朱轮常带雨,玉节遍观风。
威动三边士,名传五尺童。
往年资砥砺,今日见英雄。
圣主方虚席,王臣仗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