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险飞偏急,江空落渐低。
如何云汉羽,却傍芰荷栖。
地险飞偏急,江空落渐低。
如何云汉羽,却傍芰荷栖。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句“地险飞偏急”,描绘了大雁飞行于险峻之地时,因地形限制而不得不改变飞行路线,显得格外急促。这句通过“地险”与“飞偏急”的对比,突出了大雁在面对复杂地形时的适应能力与生存智慧。
次句“江空落渐低”,则将视角转向了大雁的降落过程。在空旷的江面上,大雁逐渐降低高度,缓缓降落。这里的“江空”不仅指江面的开阔,也暗示了环境的寂静与辽阔,为大雁的降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丽的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云汉羽,却傍芰荷栖”,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提出疑问:“为何大雁的羽毛如同云汉般高远,却选择靠近菱角荷花栖息?”这一问,既是对大雁栖息习性的好奇,也是对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深思。大雁通常被认为是迁徙性鸟类,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然而,此刻它们却选择了靠近水边的菱角荷花栖息,这种反差引发了人们对生命选择、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飞行与栖息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和生命的多样选择,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自身行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诗人的观察细致入微,情感丰富,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