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吟寺》
《清吟寺》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高僧曾住此,长对佛炉吟。

萧寺有兴废,清名无古今。

禅心秋水莹,灯影石坛深。

不见鬼神泣,空闻钟磬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yín
sòng / zhònggōng

gāosēngcéngzhùchángduìyín

xiāoyǒuxīngfèiqīngmíngjīn

chánxīnqiūshuǐyíngdēngyǐngshítánshēn

jiànguǐshénkōngwénzhōngshēngyīn

注释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出家人。
佛炉:供奉佛像的火炉,常用于宗教仪式。
萧寺:寂静、简朴的寺庙。
兴废:兴盛与衰落,指历史变迁。
清名:清白的名声,高尚的声誉。
禅心:佛教中指清净、专注的心灵状态。
秋水:比喻心境清澈如秋水。
石坛:寺庙中的石制平台,常用于禅修或讲经。
鬼神泣:象征着超自然力量的悲泣。
钟磬音:寺庙中敲击钟磬的声音,代表宗教活动。
翻译
一位高僧曾在此居住,常常对着佛炉诵经吟唱。
这座古老的寺庙有兴盛衰败,但它的清净名声超越了时间的流转。
禅师的心境如秋天的水面般清澈,灯光在石坛上投下深深的影子。
听不到鬼神的哭泣,只有钟声和磬声回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清吟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禅意氛围。首句“高僧曾住此”暗示了寺庙的历史底蕴和曾经的高僧活动,接着“长对佛炉吟”描绘出僧人对着佛炉诵经修行的画面,体现了僧人的虔诚与专注。

“萧寺有兴废”表达了寺庙的沧桑变迁,即使经历兴衰,其清名却始终如一,不受时间影响。“清名无古今”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名声源于内在的精神品质,而非外在的物质繁荣。接下来,“禅心秋水莹”运用比喻,将僧人的禅心比作清澈的秋水,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内心的纯净与澄明。

“灯影石坛深”描绘夜晚寺庙内灯光摇曳,照在石坛上的景象,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气氛。最后两句“不见鬼神泣,空闻钟磬音”,通过写鬼神无声,只有钟磬的声音回荡,暗示出寺庙的超然与寂静,以及修行者与世俗的隔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座清幽的寺庙,赞美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寺庙的禅宗精神,给人以深沉的思考空间。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重阳后二日泛舟至惠山有作

扁舟出郭泛涟漪,如此林峦著屐宜。

终古泉流秦代坞,三秋木落楚人祠。

青山有约消茶话,碧社无情付酒悲。

薄暝寒塘呼棹返,裴回犹恋夕阳时。

(0)

灵岩

屐痕来往白云边,路转松风散晓烟。

檐漏未醒高士梦,斋钟参得美人禅。

群山拱揖晴光迥,万壑迂回翠色连。

惆怅琴台旧时事,忽惊梅候已新年。

(0)

九日

独对黄花酒,风清白露秋。

雁声来断续,山色落空浮。

道丧身何补,颜衰镜亦愁。

深知陶令意,日与醉乡游。

(0)

春日偶成

雨过水潺潺,天留此地闲。

莺啼檐外柳,云卷雾中山。

嫩绿初含润,新红未点班。

春光岁如昨,人老去何还。

(0)

题金廷标画·其四读

三家村里古风存,白首田翁自课孙。

耕织相安王道具,宁须时务细陈论。

(0)

题金廷标画·其三耕

挥汗耘田日正长,偷閒小睡午阴凉。

梦还不涉邯郸境,也祗殷勤较雨旸。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