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大家颜延之作,名为《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始安郡返回京都,与友人张湘州一同登临巴陵城楼的壮丽景象。
首句“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壮阔景象,以及衡山与巫山作为南方地理标志的雄伟。接着,“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则进一步展现了南方地区的广阔与丰富,三湘之地融入洞庭湖的浩渺,七泽的广阔与荆楚大地的丰饶。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道路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探访之情。随后,“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则揭示了南方水乡的险峻与复杂地形的重复性,凸显了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描绘了诗人倚靠云梦泽的树林,眺望京都的宫苑,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双重欣赏。接下来,“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通过岳阳楼的晴朗与澜澳的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远方风物时的感慨与对远方亲朋的思念。最后,“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而“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道德坚守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也蕴含了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与对道德品质的追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菜兮菜兮始泥蟠,一朝尚膳趋金銮。
灵根中禀天地塞,奕叶下陋桃李繁。
天然不似孤竹若,英气宜带梅君酸。
至味已实商说鼎,高韵耻荐金张盘。
当其栖迹东湖地,百钱争售如蜂攒。
及乎虎啸出扶汉,人以诸葛姓字安。
出处大节如白日,芬香广播天地间。
丹青谁此夺天巧,写入绞绡对吟坛。
吟坛主人广藩伯,知味平生作友看。
每持资斧除恶本,长扇仁风培善根。
蚤晚大拜入廊庙,即此一味呈琅玕。
顿令苍生无此色,多士和根如蔗餐。
我当为作菜君传,万古流传定不刊。
繁星亘天斗斟酌,峻极无山岱宗若。
惟人曰为万物灵,千年几见圣贤作。
淮南半涔儒仙流,牛刀小试南海陬。
琴堂夜作三刀梦,海角天涯汗漫游。
临歧出我一钜轴,巍然山斗个中收。
欲携山斗过海去,斗大一州无放处。
光芒万丈烛丹霄,气象千寻镇寰宇。
罗浮道士来结缘,与君云表相周旋。
相期跳出九垓外,飘然挥手淩紫烟。
登东固云托,骑箕未极乐。
既然凋三光,岂但块五岳。
物外无人炼大还,世上徒知慕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