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晚泊》
《秋夜晚泊》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

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

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

(0)
注释
一望:一眼望去。
苍然:苍茫、辽阔的样子。
萧骚: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
暮天:傍晚的天空。
远山:远处的山。
落日:夕阳。
归鸟:归巢的鸟。
平川:平坦的原野。
去秋:去年秋天。
别:离开。
今夕:今晚。
圆:圆满。
渔翁:打鱼的老翁。
似相伴:好像在陪伴。
彻晓:直到天亮。
苇丛:芦苇丛。
翻译
一眼望去一片苍茫,傍晚的风声在耳边作响。
远处的山峦横卧着夕阳,归巢的鸟儿飞过平坦的原野。
家是在去年秋天离开的,今晚的月亮又圆满如昔。
似乎有渔翁陪伴,整夜都在芦苇丛边守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静谧图景。开篇两句“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远处山色变淡、风声渐起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秋意浓郁的情境。

接下来的“远山横落日,归鸟度平川”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描绘秋日景象:远方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横卧的姿态,同时归巢的鸟儿穿越平坦的河川,声音渐行渐远。

“家是去秋别,月当今夕圆”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诗人提及了家乡和离别之情,以及对夜晚明月的一种期待或许是一种寂寞情怀的抚慰。

最后两句“渔翁似相伴,彻晓苇丛边”则描写了诗人与渔翁(渔家之老人)的亲密相处,似乎在夜色中与渔翁共度时光直至破晓,渔家的苇草丛中透露出一丝温馨。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送吴太学游边

燕台秋色乍阑珊,少借垆头十日閒。

说剑风声流易水,弯弓云色坠天山。

平沙夜伴孤鸿宿,大漠朝驰驷马还。

愁绝南楼离恨杳,西风吹梦出阳关。

(0)

詹司理过访并邀集寺中夜谭司理家去余邑百里而近

驷马骖驔碣石东,持杯萧寺问飞蓬。

无论客思孤航外,何限乡心一座中。

说剑春云流绮户,抽毫晴雪照丝桐。

尘埃暂试空群足,荏苒黄金出汉宫。

(0)

赠翁少府

新样春衫白苧裁,翩翩游骑近蓬莱。

桃花尚狎潘郎貌,莲幕曾倾庾尉才。

岂为鲈鱼还越郡,仍驱驷马入燕台。

当垆漫奏文君曲,夹座红桃映绿苔。

(0)

王中叔擢北部归省天台以尺素相闻赋此代饯时永叔乞假里中二首·其二

三山回望暮云平,岩石嬴镌傲吏名。

玉漏乍趋新建礼,金波犹恋旧承明。

帆拖雾色临沧海,旆拥霞标向赤城。

一笑季方重握手,夜床风雨二龙鸣。

(0)

秋日高正父邀同汪公干苏叔大游天宁禅寺

玉栱璇题照画廊,珠扉银钥护禅堂。

青狮蹑雾游天帝,白象拿云坐法王。

树老菩提双刹在,花残优钵一灯长。

前身我亦庞居士,倘许先登七佛航。

(0)

送李太史使秦中

乍捧龙章上玉墀,飞旌遥别凤凰池。

云开乍识莲花掌,月满频攀桂树枝。

赤社琴尊操管夜,黄河箫鼓落帆时。

朝元阁上春风绕,为赋河山百二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