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春无泉,槁木夏无枝。
仲尼叹粪土,诗人咏德基。
中夕起坐叹,叹息将奚为。
去者日己远,来者安可期。
不见令名士,监古乃得师。
古井春无泉,槁木夏无枝。
仲尼叹粪土,诗人咏德基。
中夕起坐叹,叹息将奚为。
去者日己远,来者安可期。
不见令名士,监古乃得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深所作的《杂诗三首》之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古井春无泉,槁木夏无枝”以古井和枯木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春天的泉水不再涌流,夏天的树木不再繁茂,暗示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仲尼叹粪土,诗人咏德基”引用孔子对微不足道事物的感慨与诗人歌颂高尚品德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对道德价值的重视。孔子感叹于平凡事物中的伟大意义,而诗人则赞美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表达了对美德的推崇。
“中夕起坐叹,叹息将奚为”描述了诗人深夜独自反思的情景,面对人生的无常,不禁发出深沉的疑问:“我该何去何从?”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者日已远,来者安可期”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指出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却难以预测,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无奈。
最后,“不见令名士,监古乃得师”意味着在当今社会难以找到像古代贤士那样值得学习的人物,因此,通过回顾历史,借鉴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和榜样。这不仅是对古代道德典范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社会道德缺失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