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因斗酒会,发欢桃花容。
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
愿因斗酒会,发欢桃花容。
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
这首诗《子夜歌(其十)》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生活气息。诗中以“愿因斗酒会”开篇,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饮酒聚会来增进情感交流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聚会中的欢愉氛围。接着,“发欢桃花容”一句,生动描绘了聚会时女子如桃花般绽放的笑容,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也映衬出聚会的欢乐气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转折。“蹉跎自不饮”,诗人自责自己未能及时参与聚会,错过了与人共饮的美好时光,流露出一种遗憾和自我反省的情绪。最后,“双杯持劝侬”则表达了诗人对未参与聚会之人的邀请与劝酒之意,希望能够弥补之前的遗憾,共享欢聚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再现,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相聚以及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自我反思。
人生良苦不自知,三折肱乃成良医。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天南霜力微,不洗瘴地煖。
穷冬雪一尺,坐受坑谷满。
梦闻淅沥声,惊起欲窥管。
敢倚狐貉温,但愁衣带缓。
王孙雪争妍,耿耿抱丹款。
闭门不知寒,高卧腹自坦。
纸窗飞花集,乱扑书檠短。
不忧诗作魔,政藉酒为伴。
忽枉郢人曲,悬知和者罕。
犹馀雪清甘,味胜茶七碗。
密林影群阴,露叶光翻夕。
幽人独经行,满院许秋色。
几年涉岭海,颇亦历佳席。
迩来寄江寺,痴坐室生白。
吾家在漳南,万顷苍玉璧。
何当附舶归,重拂林下石。
此生一梦耳,梦觉试寻绎。
倚筇作长啸,万事付鸟迹。
若有閒中吟,无惜寄飞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