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非好客郑当时,猥荷高人不见遗。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过从未许泥行数,属和多因险韵迟。
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
惭非好客郑当时,猥荷高人不见遗。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过从未许泥行数,属和多因险韵迟。
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标题为《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郑当时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佛理的顿悟和淡然处理世间交往的情感。
首句“惭非好客郑当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郑当时不再频繁来访的遗憾。这里的“惭”字,意味着内心的歉仄和自责,因为自己可能没有好好款待这位朋友。
接着,“猥荷高人不见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猥荷”指的是荷花出水而生,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情。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郑当时的敬仰和向往。
第三句“顿悟可能参佛理”,则转入了一种对佛法的理解和体会。“顿悟”意味着突然之间有所领悟,而“参佛理”则是指深入研究佛教义理。这表明诗人在精神上寻求超脱,通过佛法来理解世间万象。
然而,在“淡交谁是喜僧诗”一句中,诗人的情感却转向了对世俗交往的淡然态度。“淡交”意味着不太重视或过分介入人际关系,而“喜僧诗”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佛教修行者的赞赏和喜爱。
下片开始,“过从未许泥行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以及对郑当时不再来访的无奈。“属和多因险韵迟”,则是说两人之间的交情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迟缓和困难。
最后两句“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郑当时的期待。这里,“缄縢”指的是收藏心中,等待时机;“他年开卷”,则是指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展开往昔的记忆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郑当时的怀念,以及对佛理的探索和淡然处理世间交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
代有尚书能识履,里多乔木总推林。
传来凤羽寻常物,别采龙唇大始音。
小语时时霏屑玉,新编字字比南金。
老夫且拭山阳泪,报尔悠然千古心。
《林大迪者故同年尚书对山子也闰秋之月忽访我海上以其所著丛桂堂草来读之大较鸿鬯典丽不操闽音而七言古近体尤自烺烺维林之先父子兄弟正八座者四人其它乘朱轮组银艾者又十余人大较以高节伟行着天下盖业先其大者而于兹途实未辟也夫岂独闽自待用先生与长沙诸公角善夫先生与北地信阳诸公角而草昧尚屯时伤质胜君子犹有歉焉今者彬彬矣筚路蓝缕之徒大迪其超乘焉美哉余甫有笔砚戒不能为之叙而以一诗致赏》【明·王世贞】代有尚书能识履,里多乔木总推林。传来凤羽寻常物,别采龙唇大始音。小语时时霏屑玉,新编字字比南金。老夫且拭山阳泪,报尔悠然千古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JHxeznW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