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闲吟到上台,天然幽趣一楼开。
满城风雨当窗遇,千里江山入座来。
抚景每疑驹过隙,消愁更许客添杯。
消沉戈戟知何限,犹傍残云问劫灰。
策马闲吟到上台,天然幽趣一楼开。
满城风雨当窗遇,千里江山入座来。
抚景每疑驹过隙,消愁更许客添杯。
消沉戈戟知何限,犹傍残云问劫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联“策马闲吟到上台,天然幽趣一楼开”,生动展现了诗人骑马登山,于高处欣赏自然美景的情境,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颔联“满城风雨当窗遇,千里江山入座来”则通过风雨与江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略带悲凉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窗外展开,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广阔与深远。
颈联“抚景每疑驹过隙,消愁更许客添杯”中,“抚景”二字点明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思绪,他似乎在思考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因此“驹过隙”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感受。“消愁更许客添杯”则透露出诗人借酒浇愁的心态,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心中的忧愁。
尾联“消沉戈戟知何限,犹傍残云问劫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探讨战争与历史的残酷,以及人类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脆弱与渺小。诗人以“残云”和“劫灰”为意象,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战争的遗迹,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王乔玉舄飞,方朔金门待。
久闻有仙吏,思愿与之会。
君宦松山阳,而与箕颍对。
案牍积烟霞,讼庭落苍翠。
人吏青岩中,簪绅白云外。
有时驱马出,独晤饮牛辈。
虽复稍逢迎,顾少风尘态。
乍到赏心惬,久游神理会。
卧理时自闲,抚字亦劳瘁。
洗耳未必贤,折腰岂为累。
我寻五岳期,君报三年最。
何日丹砂成,乘鸾谒华盖。
黄山连碧虚,上有轩辕居。
丹台久芜没,何客此结庐。
结庐独长往,早发金庭想。
高揖曹阮辈,炼药恣偃仰。
紫房闭绿苔,清涧袅云来。
丹井昔常洁,瑶宫今始开。
自为黄山客,醉拂黄山石。
兀然发孤啸,千峰敛暮色。
何时启石关,投足遍人寰。
意欲穷九有,归卧云松间。
君去亦多时,君来何太迟。
容成与浮丘,招手白云期。
昔落风尘里,名姓在人耳。
今返烟霞际,悠然与终始。
三十二莲峰,荡漾金芙蓉。
归来当见忆,云鹤许相从。